外媒称中国不具备建立一流医疗条件 外商应帮忙
- 文章作者:康珊
2012年即将结束,中国在2009年启动的医疗改革已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是,现在95%以上的中国人享有某种程度的医疗保险。
无可否认,尽管中国的医疗保险计划覆盖范围已经扩大,但它所提供的保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不过轻视中国近年来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错误的。
在2013年可能被证明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今年1月份对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修订,现在容许外商在中国100%拥有医疗机构及医院的所有权。
在过去,当中国向外商的投资及专业技术开放其之前封闭的经济领域时,中国都非常迅速地积累了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并且找到了促使西方技术、经营模式及服务适应中国国内消费的诸多独特方式。
医疗保健也同样如此。
是的,医疗保健与中国过去开放的那些经济领域有所不同,因为民众对获得医疗保健资源方面存在不公平的不满情绪是造成社会矛盾的原因。
是的,因为在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造成社会错位的时候,医疗保健发挥着稳定社会的作用,中国政府将始终在其中扮演特别重要的角色。
但是,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外国公司及运营商在这方面所做的投资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必要。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政府自己根本不具备独自创建世界一流医疗系统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或财政资源。
中国近年来面临三个有利因素: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中国政府向医疗改革拨款创造了资金;中国可为投资者及生命科学公司提供巨大的市场;以及资源贫瘠的医疗服务系统可以总体上从零开始直接提升到世界一流标准——假设目前代表中国医疗系统的几大利益相关方愿意接受必要的变革。
这些地位已牢固确立的利益相关方在中国公立医院当中最为普遍,而2012年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在让中国百姓受益方面具有最大的潜力。
中国今年启动的改革措施似乎十分简单:公立医院可以进行私有化。
虽然这在中国医疗保健市场上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对于中国过去进行的经济改革而言并不新奇。中国在过去已向外国竞争者开放了许多经济领域,而且已看到了这样做的好处。
如果成功的话,那么2012年中国在医院领域进行的改革将促使中国形成一种切实可行的医院模式,这种模式不依赖于医生过度开药、滥用各种诊断性检查,或对不必要的程序进行失实陈述,而所有这些在如今中国需要追逐收入的各大医院里都是非常普遍的做法。
中国切实可行的私立医院行业的形成将会向中国公立医院传递一则信息,“公私兼备”的医院运营模式只会有利于中国医疗保健系统的消费者。
要想发生这些积极的变化,中国卫生部必须更加积极地向外国投资者提供激励措施,同时制定更加详细的医院“公转私”执行规则,以及指导新形成的私有化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
有关私营医院经营者可以如何从医院中提取资金及股息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或许甚至需要以独特的方式予以解决。新完成私有化的医院是否能够纳入中国的医疗保险计划当中,从而能够继续利用中国不断变化的报销机制,卫生部需要对这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给予一个响亮的肯定回答。
进一步允许中国医生在公私医院之间自由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帮助公立医院向私营医院学习会大有帮助。私营保险市场的持续开放也将使私营医疗服务提供商增强信心,有关如何支付医疗费用的西方经济模式将会随着中国医疗领域整体发展的步伐大致同步地实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