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症选胃药?
- 文章作者:123
上腹疼痛难忍,不用说是胃痛发作,又是四处讨胃药的时候了。但面对着种类繁多的胃药,该怎样下手?虽然每一种胃药都在强调自己的制酸能力超强,起效快,可是用过几次之后就明显失效了,难道胃痛不应靠吃胃药?
止胃酸越强越好?
胃药家庭的最大成员,是控制胃酸的药物,包括抗酸剂、抗H2组织胺药物及质子泵抑制剂。后两者(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直接作用于制造胃酸的生理组织上,制酸能力较强,多用于治疗胃溃疡等严重胃病。
不过,是否每逢胃痛,便要出动最强的制胃酸药物呢?医生认为,若使用强制酸剂对付普通消化不良,或许可以于短时间内解决一时的不适,但是身体会逐渐对药物产生耐药性(tolerance),若日后病情变得严重,药物的选择便因此受到限制,甚至出现无药可医的情况。所以,处理一般消化不良,使用抗酸剂来中和胃酸较为恰当。
但强效药物一般有较大副作用,所以最好还是按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吃对药,还包括是否遵照服药提示,抗酸剂、化气药和泡沫剂均需于饭后服用,因为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胃部会减慢排空速度,来增加食物逗留的时间,让胃部从容地进行消化的工序。这时进食胃药,便有充足的时间发挥药效。
另外,抗胃酸需要嚼碎服用,来增加药物与胃酸的接触面,加快起效时间。但某些胃药却偏偏不能被嚼,否则不但药效未能发挥,反而会加剧副作用。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例,它作用的时间较长,包裹药物的糖衣具有缓释设计,一点一点地释出药物。假如这层糖衣被破坏,药物便会一下子大量进入体内。这样不会增强止痛作用,但原本可维持一整天的药效却会迅速消失,而副作用也因而倍升。
胃痛不关胃的事
不过,更多人对胃药的疑问是,为什么吃了胃药也不见好转?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因为如今在药店能够轻易购买到的胃药,并不能针对性地治理引起大部分胃部不适的病因。七成的胃部不适,并不是胃部出了什么毛病,而是胃部神经过敏:你觉得胃酸过多吗?可能是控测胃酸度的神经受体过敏了;感到胃部胀得很,可能是感应胃壁张力的神经过虑了。尤其,倘若一早醒来便感到胃部胀痛,而不是在进食后出现,则由神经过敏造成的机会更高。
于是所有冲着抗胃酸、消胃气、促进胃蠕动而来的胃药,对于因为神经过敏所引起的胃部不适,便不太有效了。多个研究数千名胃病病人的调查均显示,以纾缓胃部不适效能比较,胃药只比没有胃药的安慰剂高出一成——即,大概每10个服了胃药的病人,只有一人的病症得到纾缓——药物刚好把胃部状态,调节到感觉神经可以忍耐的水平。但是这次可能是胃酸感应神经过敏,下次可能是感应胃气的系统反常,难怪胃药并非每次奏效。
要直接堵截此类胃部的痛楚根源,便应从神经系统方面着手。处方轻度精神科药物,如神经介质调节剂等,能降低痛感神经的敏感度,控制病者的胃部不适。最近也有研究发现,部分调节神经系统的药物,可同时放松消化道的肌肉。简单而言,胃部神经过敏,与情绪及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要除去胃痛,其实放松心情是最佳良药。
胃药治小病
尽管如此,胃药也不是一无是处的。都市人偶然也有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吃不定时,空空如也的胃部被胃酸刺激而产生不适;又或吃得过饱过多,肠胃因消化不来而发出求救信号,制造饱滞胀痛之感。在上述情况下,分别服食抗胃酸药或促进胃蠕动的胃药,能有效地纾缓胃部不适。
但不少严重胃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等,初发病症与普通消化不良没有什么不同,服食胃药或以纾缓痛楚,却治标不治本。如果吃了一星期胃药情况也不见改善,便应尽快看医生。要是连续两个星期依赖药物来纾缓胃部不适,也要从速进行检查,尤其倘若病人同时出现食欲不振、体重急速下降、大便出血或变黑、痛感蔓延至背部,或在睡梦中被痛楚弄醒等高危因素。年长或有家庭肠胃病史的患者,更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