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饥饿 现代人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
- 文章作者:邢开宪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现代人有着丰富而且丰盛的膳食选择,饥饿,在现代生活中,似乎已经成为历史。在人们的概念里,只有吃不饱才叫饥饿。然而,营养专家指出,如果没有充分注意营养的平衡搭配,非常容易缺乏微量营养素--吃饱肚子的营养缺乏,这种微量营养素缺乏被称之为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对人健康的影响和饥饿引起的营养不良是一样的,而且更不易被人们所发现和重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调查表明,隐性饥饿正在成为现代人的健康“杀手”。
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隐性饥饿--铁缺乏
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测检验所所长汪思顺介绍,隐性饥饿中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是铁缺乏,贫血是铁缺乏严重所导致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66%-80%(40-50亿)的人处于铁缺乏状态,而全世界患贫血的人则约有30%(20亿)人。
我国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达15%至20%,全国约有2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和铁营养不良症,6岁以下的儿童和55岁以上的老人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儿童贫血率在25%左右,妇女贫血率在20%左右,而孕妇的贫血率则高达35%,成年男子贫血率在10%左右。城市农村差别不太大。铁缺乏现象在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比较严重。贵州缺铁人数占到总人数的28%,在贫困山区甚至高达40%。
正常*内总铁的2/3(即65%)左右存在于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中,30%为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在骨髓、肝、脾和其它巨噬细胞系统中,当食物中铁供给不足;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时对铁的需要量增加或铁异外丢失(如失血)时,机体即动用贮存铁,当机体的贮存铁耗竭时即出现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危害患者四个生理系统
汪思顺分析说,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人每天需要从膳食中得到15-20毫克的铁,而真正能够被*利用的铁必须达到0.8-1.4毫克。由于中国人的膳食结构是以植物性食物--谷类和蔬菜为主的膳食结构,因此,膳食中的铁主要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膳食铁的吸收率一般只有3%-5%。
造成缺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儿童和青少年因生长发育迅速,需铁量增加,若长期食物含铁不足,就可以发生缺铁性贫血;二是反复多量失血可显著地消耗体内的铁贮存量。如钩虫病患者可引起慢性少量肠道出血,女青少年月经量过多都可引起体内铁贮存量减少;三是慢性腹泻及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影响正常铁的吸收;四是膳食中动物性蛋白质含量低,不利于铁的吸收;五是偏食、挑食者,习惯吃烘烤食物者,均易患缺铁性贫血。调研表明,贵州90%以上的贫血都是缺铁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