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年非正常死亡中国孩不懂保护自己
- 文章作者:孙斌
每年1.6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字,凸显出学生、学校、家长对生命教育的漠视
2006年10月21日,广东省怀集县城东中学初二(9)班学生郑国盛,为救落水小学生,献出了宝贵生命;同年12月28日,“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与会者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40多名学生。
为此,有人疾呼:中国青少年缺少突发事件下的生存技能,是该加强这方面教育的时候了!接着,又有人站出来说:中国的教育从根本上就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何谈生存技能!更有人称:中国压根没有生命教育。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中国的青少年真的缺少吗?国外又如何呢?
有人落水,救不救
“如果有同龄人落水了,而你就在附近,你救还是不救?”听到记者的提问,13岁的北京初中生小龙(化名)犹豫了一下说:“如果是不认识的人,我可能不救,但我会喊其他人来救;如果是我的好朋友,我应该会跳下水去救。”记者接着问:“那你会游泳吗,知道在水里怎么救人吗?”小龙立刻回答:“我会游泳。救人?应该就是拉着他往岸边游吧,没专门练过。”
在接受采访的另外5名初中生中,除了1个女生因不会游泳而选择不去救人外,其余4人都与小龙有同样的答案。小龙的母亲说:“孩子还小,游泳都得我们陪,生怕他呛着水,哪能鼓励他去救人啊?再说,这怎么救人,我们也不清楚,唯恐教错了。”
那么,学校老师对此有何看法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初中教师说:“我们学校规定是要教些生存技能的,比如怎样应对地震、火灾、溺水等特殊情况,不过都是些理论。你想,也不可能真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啊,我们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再说,万一学生有个三长两短,家长还不跟我们拼命?”
漠视生命的事例屡屡出现
如果说,不具备自救和救人技能只是能力上的缺失。那么自杀、自残、暴力倾向则体现出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
据《上海教育科研》的数据,本世纪初,江苏省有15.4%的中学生曾考虑过自杀,1.6%的中学生有过自杀行为。浙江大学法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当面对挫折时,杭州市430名高中生中有40%表示也许会选择自杀;1.9%明确表示会自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俞贵麟先生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中,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行为。
中国健康协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女孩小梅(化名),从2岁开始被母亲逼着弹钢琴,可她并不喜欢,她的手指也不适合。终于她在12岁那年,做了件令人震惊的事——用刀把自己的手指砍了下来,以此来表达她是多么厌恶弹钢琴。小梅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冷。这个女孩毫不吝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而在我国的这类青少年自残案例中,她并非唯一。”
此外,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等青少年暴力现象,都或多或少体现了部分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湖南日报》去年3月21日的一篇报道更加令人深思。15岁的涂泽湘在和同伴冯超、王海游泳嬉戏时,奋力抢救不识水性又误入深水区的冯超,自己却溺水身亡。两名同伴因害怕承担责任,不但没有呼救,还将涂泽湘的衣物藏匿,以隐瞒真相。隐藏在这起事件背后的,既有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淡薄,也有对他人生命的漠视。
一些家长对生命教育重视不够
在《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记者找到了生命教育的定义,即一种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我们会在课上给学生讲,他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作为一个人,他有什么责任。”一直致力于推广生命教育的温方介绍说,“当然,生命教育不只是上课,还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国家计生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青苹果之家’就经常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穿上孕妇的服装,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帮他们感悟生命、珍惜生命。”
当问及生命教育效果时,温方有些无可奈何。“其实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要家长、学校共同来完成的,但很多家长和学校似乎对此不热心。”
家长本应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不少家长却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家长根本不把孩子当人看,而是当成自己还愿的工具。如小梅的母亲之所以逼小梅弹钢琴,就是由于她自己一直想成为钢琴家,却没能实现。也因此,她甚至狠下心用扫帚棒打小梅,来督促她练钢琴。在这种情况下,小梅哪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她都感觉不到自己是个人,又哪能明白生命的意义呢?
二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整天围着孩子转。“孩子因此变得任性,没有忧患意识,也没有生存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旦受挫,就很可能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对温方的说法,一些家长有着不同看法。小龙的父亲激动地说:“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哪会不把孩子当人看?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他年纪小,又不懂事,我们得为他的未来打算。”当记者问小龙是否赞同家长的所有安排时,小龙却犹豫着摇了摇头。
还有位母亲无可奈何地说:“按理说,我们是该教孩子,可我们也没学过,怎么教啊。再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没学,还不是好好地活到现在?我觉着,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部分学校偷工减料
对于学校的生命教育,温方认为问题也不少。“学校眼里只有中考、高考,所有这些考试不涉及的科目,能放就放。很多老师把规定的生命教育课时拿来上其他课;即使讲生命教育,也是偷工减料。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生命教育。”
学生们的反应则从侧面印证了温方的观点,根据浙江大学法学院的调查,杭州430名高中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学校从来没有开展过这类教育;16.4%的学生表示学校从来没有举办活动丰富他们的生命体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赵锋大夫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孩子6岁上小学,整天学念:热爱祖国。当然,我不是说不该热爱祖国,但6岁的孩子连家庭的意义都不懂,能明白什么是祖国吗?与其讲这些,不如先教孩子珍惜生命,让他们对生命有个初步了解。我觉得,咱们的教育值得反思。”
即使现状不乐观,但温方认为,我国的生命教育还是有进步的。除北京外,上海、黑龙江等地都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去年11月,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北京市教委联合共建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北京)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也正式成立。与此同时,杭州、成都、青岛、厦门、武汉、昆明等各大城市纷纷联络,要求建设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
国外怎样进行生命教育
在我们拷问中国生命教育缺失的同时,其他国家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在生命教育课程的发源地澳大利亚,早在1979年,一直从事戒毒辅导工作的牧师特德·诺夫斯就在悉尼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如今,记者看到,生命教育中心的学生们在一间充满趣味的教室里,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导师用新颖的教学方法、高科技设备及一只活泼可爱的长颈鹿“哈乐”来强化教学,让学生有一个愉快且难忘的学习经历。
在学校早晨的集合时间,老师会在全校学生面前,讲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如过天桥时不要嬉戏打闹;家里出现火险时该拨打哪个号码求助等。久而久之,孩子们潜移默化地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也学到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时至今日,己有约200个“生命教育中心”遍布全球,包括发源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南非、泰国等。
这些教育显然没有白费,两年前的圣诞节,11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随家长前往泰国普吉岛度假。正是她,最早发现了海啸的征兆,并及时发出警报,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曾几何时,赖宁的死被我们拿来与泰山媲美,他的事迹也成了学生们的必修课。然而,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不再特别要求中小学生见义勇为,这应该算是一个进步。但与此同时,青少年们却很难找到明确的生存意义——他们的生活中似乎只有学习、考试;而生命对他们,不过是个遥远的概念。我们衷心希望生命教育不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真正教会他们珍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