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绽芳华烟台站圆满完成
2024年11月15-17日,由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主办,烟台毓璜顶医院承办的全国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推广协作组临床活动-烟台站,圆满完成各项会议议程,顺利闭幕。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主任、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杨仕明教授;烟台毓璜顶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宋西成教授;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推广协作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耳外科主任侯昭晖教授;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运行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交流培训部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王方园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耳科主任廖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小儿耳鼻喉科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文妍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钱晓云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科主任兼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副主任梅凌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丁秀勇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张文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巍教授等专家教授出席参加了会议。此外,山东省内16地市级,以及来自北京、河南、江苏等省市地区的240余名耳科工作者共同参与了此次学术盛会。
(左上:杨仕明主任;右上:宋西成教授;左下:陈飙副社长;右下:侯昭晖教授)
会上, 11位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耳外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覆盖面广、讲解形式新颖,促进与会者深入了解当前耳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杨仕明教授主讲《耳颅底内镜手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侯昭晖教授主讲《耳内镜外科创新技术应用及临床推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廖华教授主讲《中耳手术如何选择:显微镜or耳内镜》,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文妍教授主讲《儿童传导性耳聋的诊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梅凌云教授主讲《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耳道及听力处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钱晓云教授主讲《鼓室体瘤临床特征及内镜手术技巧》,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丁秀勇教授主讲《耳内镜下外淋巴漏处理》,陕西省人民医院张文教授主讲《耳内镜下中耳术腔重建探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方园教授主讲《耳内镜下匙孔技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巍教授主讲《内镜鼓膜修补实践与探索》,烟台毓璜顶医院孙岩教授主讲《选择性上鼓室低通气综合征》。
为详细展示耳内镜手术流程与技巧,八位专家进行8台手术直播演示,以流畅的操作、精湛的技艺为现场和线上的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高水平的专业展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梅凌云教授行《耳内镜下左耳鼓室探查+鼓室成型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廖华教授行《耳内镜下右耳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切除+鼓室成型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丁秀勇教授行《耳内镜下左耳鼓室探查+鼓室成型术》,陕西省人民医院张文教授行《耳内镜下右耳鼓室探查+鼓室成型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巍教授行《耳内镜下右耳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解放军总医院王方园教授行《耳内镜下右耳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烟台毓璜顶医院孙岩教授行《耳内镜下左耳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烟台毓璜顶医院张强教授行《耳内镜下左耳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
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耳内镜技术推而广之
据悉,自5月份以来,活动已经走过河南郑州、福建福州、浙江杭州、山东烟台等省市地区,承办单位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等,累计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耳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基层医生现场参会,40余万人次线上观看。
全国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推广协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以省级重点医院为核心,以地市医院为中心,以基层医院为重心,通过常态化的专题讲座、病例研讨以及手术直播带教等活动形式,实现全国性与区域性的跨区域协作交流机制,共同推动耳内镜外科技术健康规范、合理有序地发展,使患者、医生和医院三方受益。
与此同时开展了全国耳内镜外科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线上公益活动。活动涵盖了河南(豫耳镜技)、陕西(陕耳镜技)、江苏(苏耳镜技)、山东(鲁耳镜技)、河北(冀耳镜技)、宁夏(宁耳镜技)以及浙江(浙耳镜技)等地的耳内镜技术线上交流与培训。截至目前,该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14场,汇聚了71位业内权威专家参与授课及指导,展示了26例手术案例,吸引了28万人次的专业人士在线观摩学习。
数据显示,除以上地区,还有广东、安徽、天津、辽宁等地耳科工作者、学者关注该公益活动。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我国耳内镜外科领域的技术进步与知识共享,也使得该活动迅速成长为国内耳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线上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全国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推广协作组临床活动、全国耳内镜外科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线上公益活动均是以当前耳内镜外科最新发展和代表技术之一——OTO’VIEW技术为线索。
充满活力的耳内镜临床适宜技术——OTO’VIEW技术
一、耳显微镜技术的局限性
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诞生并应用于耳科手术,国内姜泗长院士率先在显微镜下开展耳硬化症手术,标志着耳外科进人耳显微外科时代。由于手术显微镜较昂贵且显微镜入路对颞骨立体解剖结构复杂等不利因素,导致其广泛推广尤其是基层推广仍存在一定难度。[1]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耳显微外科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面临渠道有限及设备资源不足的挑战;而对于患者来说,则面临着较高的就医门槛和昂贵的手术费用。具体而言,专业人员在获取相关技能培训机会、接触先进诊疗设备方面存在障碍,这不仅限制了其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对复杂病例处理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高昂的治疗成本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使得部分患者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剧了该领域内的供需矛盾。
二、耳内镜技术的出现
进入21世纪,随着内镜在鼻科的应用普及以及内镜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国内各级医院专科医师有机会熟练掌握内镜操作基本流程,同时也逐步发觉了耳内镜可以深入耳道深处获得清晰的广角视野,在尽可能保留原来结构的基础上完成病变清除的优势,并且有可能解决显微镜下不能完成的手术,如巨大岩部胆脂瘤和听神经瘤保听手术等,从而使内镜在耳科手术应用得以迅速发展,内镜可单独完成中耳手术或辅助完成侧颅底复杂手术,还可以与显微镜联合达到最好效能。目前,耳内镜外科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新的亚专科。[1]
然而,耳内镜也无法回避内镜手术天然存在的明显缺点,其中最显著的为单手操作以及出血污染视野。与其他内镜外科如火如荼的迅猛发展历程相比,耳内镜外科的前进步伐明显迟滞,这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有关。[2]
三、OTO’VIEW技术的诞生
基于此,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邦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等离子技术的持续灌流耳内镜外科手术技术——OTO’VIEW技术”来针对性地解决以上问题。[3]这项技术是凝聚了中国专家智慧与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耳内镜技术中国解决方案”,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了术式和手术路径。OTO’VIEW技术可用于治疗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骨瘤、中耳胆脂瘤、耳硬化症、粘连性中耳炎等。目前已经在国内近100多家医院进行了临床应用,并于2022年形成《OTO’VIEW技术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刊登在《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同时开展学术活动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其推广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科室而言,由于所需初始投资相对较低而能够快速回收成本;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表现突出,使得更多偏远地区或资源有限地区的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耳科诊疗服务。
相信经过耳科同道的不断反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加上有效的基础实验数据保障,OTO’VIEW 技术有望在处理中耳、内耳、侧颅底等多个部位多种病变的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耳科手术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功能性手术理念指导下的能量外科”时代。OTO’VIEW技术的有效推广普及,将大大有利于缩短耳内镜技术的学习曲线,推动国内耳内镜技术的标准化培训,促进耳内镜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与应用。[3]
耳内镜技术推广发展搭上“高速列车”
总而言之,近20年来,随着内镜设备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内镜技术的逐步完善,耳内镜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呈现了爆发式的发展,中国耳科医生经历了从最初耳内镜技术的尝试,到创新适用技术的广泛推广普及,再至未来创新理念的可行性探索。耳内镜技术是继显微镜后,对耳外科发展的再次革命性推动。[1]
活动开展至今,耳内镜技术推广进程实现了又一次提速,从“燃油动力火车”换轨到“电力动力火车”,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对耳内镜技术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缺乏实际应用经验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与应用。
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表示,全国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推广协作组临床活动将在各省份继续开展,计划辐射广东、陕西、湖南、江苏等省市地区,不断汇聚业内菁英和高手,构建一个开放共享、互学互鉴的专业平台,让耳内镜技术推广和发展搭上“高速列车”,确保这一先进技术能够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不断提升我国在耳科微创手术领域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1] 杨仕明,侯昭晖,王方园.耳内镜外科学—创建与创新[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4,38(2):91-92.DOI:10.13201/j.issn.2096-7993.2024.02.001.)
[2] 全国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推广协作组.耳内镜外科持续灌流操作模式专家共识[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4,38(2):93-97.DOI:10.13201/j.issn.2096-7993.2024.02.002.
[3] 侯昭晖,马小洁,王方园.OTO’VIEW技术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36(12):893-896.10D13201/j.issn.2096-7993.2022.12.001.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及图片仅作为宣传,与本网站无关。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观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