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健康新闻

中国发病率全球第一,哪些突破性疗法值得关注?

每年的10月是世界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乳腺癌发病例数增长达226万,占所有新增癌症患者的11.7%, 首次正式取代肺癌(220万)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与此同时,乳腺癌在全球女性新发癌症总数(923万例)的四分之一,约等于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内膜癌等其他妇科癌症总数的两倍,是最名副其实的“红粉杀手”。

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其中乳腺癌42万在全球发病绝对数量居第一,专家指出,当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欧美国家。并且,中国乳腺癌发病呈现,年龄早、确诊临床分期相对较晚,生存期低于欧美国家三大特征,也为国内乳腺癌防治带来更多挑战。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发病位列“全球第一”,但致死率相比肺癌、肠癌、肝癌和胃癌等常见癌种相对较小,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乳腺癌死亡人数68万,只列第五位。部分的原因与乳腺癌属体表肿瘤、治愈率较高有关,另一部分重要原因,是由于行业针对乳腺癌疾病领域的认知不断深入和新疗法不断涌现。近年来我们看到许多医药公司布局乳腺癌疾病,其中包括亿腾景昂。作为一家致力于肿瘤创新药发现、研发和商业化的医药科技公司,乳腺癌是其重点关注疾病领域,基于乳腺癌的发病机理、靶点、基因分型、联合用药和协同效应布局产品管线,是目前少有产品研发管线覆盖乳腺癌的全部分型,(HR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公司。

那么,乳腺癌的发病诱因有哪些?日常的生活中应做些什么帮助我们预防乳腺癌?当下,随着乳腺癌发病人群增加,出现了哪些新的临床需求亟待获得满足,哪些新疗法和手段最值得关注?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解析。

Q 乳腺癌发病率近年来不断攀升,背后有哪些致病因素值得关注?

A:多种因素可能诱发乳腺癌发病,值得关注的是,其中部分与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或许也是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攀升的原因之一。其中主要包括以下:

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Q:乳腺癌已成为当下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的癌种,日常生活中哪些措施能帮助我们预防乳腺癌?

定期健康筛查和治疗乳腺疾病是乳腺癌防治的重要手段。

目前公认,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相对较高,所谓早发现、早治疗。我们提倡对于适龄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这里所谓的适龄一般建议是指女性从40周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而对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坚持母乳喂养

女性朋友在生完孩子后,选择母乳喂养可以减低母亲体内和癌症有关的激素水平。研究发现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以上,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几率5%。

改变性格-肿瘤性格

心理学上,有种行为模式被称为“C(Cancer)型性格”,又叫“肿瘤性格”。因为乳腺癌是一种和内分泌关系特别密切的肿瘤——它和你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而乳腺就是雌激素的一个“靶器官”。所以性格不佳、情绪不好的人,和乳腺癌的关系就更密切些。

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远离烟酒

长期食用 高脂肪、腌制、烟熏,或是烧烤类食物,是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因这些食物可导致肥胖,引起体内的激素分泌过多,因此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吸烟和喝酒会影响到脑垂体催乳素的分泌,而其中催乳素与乳腺癌就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想避免乳腺癌的发生,注意远离烟酒。

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让身体更健康,过于肥胖患乳腺癌的几率会大大上升,雄激素缺乏以及雌激素大量分泌是引起乳腺癌的直接原因。

忌滥用保健品

过量的食用保健品会导致身体内激素过剩,从而引起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因此建议尽量少用保健品。

Q: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临床有哪些挑战亟待解决?

A:乳腺癌领域,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元化,患者生存期也在逐步的延长,但随之也有一些新的临床治疗需求亟待解决,比如如何应对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晚期癌症转移的问题,以及如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在经济负担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创新药研发难度逐步提升,研发风险和成本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治疗周期和治疗方案的增加,患者自身和医保支付的经济负担也愈发严重,

Q:目前乳腺癌治疗领域,有哪些新突破和新治疗手段值得关注?

A:乳腺癌有不同的分型,包括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原癌基因阳性(HER2+)乳腺癌以及三阴性乳腺癌。针对不同的分型,治疗手段不同,应对的挑战也不尽相同。

首先,乳腺癌患者人群中激素受体阳性(HR+)患者约占所有病例中的70%,这类患者更易于对内分泌治疗药物出现反应,但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期会出现耐药的情况,故此逆转耐药成为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目前这一领域,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患者在有效性和解决耐药问题上已经有了许多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HDAC抑制剂近年来在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中的多项研究中都表现出了显著抗肿瘤效果。目前景昂管线中就有一款强效、高选择性针对HDAC抑制剂,因为主要针对HDAC中跟癌症相关的亚型(HDAC-1型),安全性更好,副作用更轻,此外凭借半衰期较长的独特特性实现了一周一片的临床给药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服药顺应性,降低了患者用药成本,有望成为“同类最优”。

此外,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在所有乳腺癌病例中被公认提高乳腺癌总体生存率问题最难啃的骨头。目前,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疗法已取得一些进展,免疫单药(帕博丽珠单抗)和免疫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帕博丽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思路在多项正在进行的研究中呈现出部分积极的结果。

第三是原癌基因阳性(HER2+)乳腺癌,目前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每年新增患者约74000名,新型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全球研发火热,有望带来更突破的疗效。目前FDA批准了两种抗HER2 的ADC药,相关研究表明,两种药物在相关适应症人群中体现出较高应答率,包括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等关键数据都得到提升,与既定的标准治疗相比显示了ADC药物更优越的疗效,有望改变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

另外,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人群中,有50%将出现脑转移的问题。迄今为止,全球只有一款产品获批用于治疗HER2+乳腺癌脑转移但没有进入中国,目前景昂在研管线内有一款HER2/EGFR抑制剂,具有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的潜力,在临床前和临床实验中均表现出对大脑的高渗透和高分布性,有望填补该领域目前国内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

Q:乳腺癌领域,目前LAG-3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靶点,全球临床阶段在研LAG-3产品有20多个,但尚未有一款上市。去年底,LAG-3研发头部企业Immutep在欧洲公布管线内LAG-3产品eftilagimod alpha的临床2b试验结果,显示出显著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获益。在中国类似产品的发展如何?

A:去年底,Immutep在欧洲完成一项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旨在评估eftilagimod alpha与紫杉醇联用一线治疗HR阳性、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令人鼓舞,全球首次观察到LAG-3融合蛋白在乳腺癌患者的双盲试验中OS(总生存期)明显改善趋势,且安全性良好。这项试验结果的意义在于,在治疗HR阳性、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目前紫杉醇是标准治疗方案,因此如果能找到增强紫杉醇化疗疗效的新方法对于此类患者获益巨大,通过Immutep发布的数据,我们看到了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提升患者获益的希望。

目前,景昂负责eftilagimod alpha在中国临床研究工作。这款产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全球临床阶段在研的LAG-3产品多数为LAG-3抗体拮抗剂,唯有这款产品是全球唯一在研全新(first-in-class)的LAG-3可溶性蛋白,二者的机理完全不同。LAG-3抗体拮抗剂类似于市面上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或CTLA-4),它能活化T细胞产生毒杀作用,并启动刹车机制去阻止T细胞与肿瘤接合;eftilagimod alpha则通过LAG-3的方法实现抑制免疫检查点和活化抗原呈递细胞的双重目的,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特征和更大的联合用药潜力。所以EOC202的定位是与化疗药物联合,在化疗药物杀死大部分肿瘤细胞后,免疫治疗药物EOC202会提高免疫力并清除残余肿瘤细胞,使患者获益。

与此同时,由于产品的特殊机理,研发人员认为它具有与PD-1产生协同效应的潜力,与单用PD-1相比,会促使抗肿瘤反应明显增强。此前,Immutep开展一项该产品与Keytruda的全球临床2期试验,在一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二线头颈鳞癌患者身上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ORR(客观缓解率)数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作为宣传,与本网站无关。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观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