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连续发文聚焦民营医院 称不该遭另眼看待
- 文章作者:零点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的发布,被视为民营医院及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大利好。然而部分民营医院一心想赚快钱,忽略医德公心,不惧监管处罚,败坏行业声誉,加重了公众的疑虑。12月6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4天发表文章聚焦民营医院发展,文章称,发展民营医院,事关做大医疗资源的盘子,缓解群众看病难,它不该被打入另册、另眼看待。
12月3日,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意见提出,将逐步放开股权限制,允许外商独资办医,尤其是兴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土地使用、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将一视同仁,和公立医院一样待遇,符合条件的还能纳入医保,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业内人士认为,这给老百姓带来了享受更好医疗服务的机会。
人民日报12月6日发表题为《国家放宽社会办医条件 多元办医会带来什么》的文章,称民营医院发展将使市场竞争更有活力,服务层次将更丰富,医疗服务供应将增加。
12月7日的文章《民营医院如何走进“春天里”》称,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要掌好“营利性”和“公益性”两个舵,做到服务与监管的“收放自如”。尽管社会上对民营医院有各种议论,到民营医院寻求各种医疗服务的人却络绎不绝。当今社会,人们对多层次的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与此相对照的是,公立医院却越来越难以担负医疗服务供给重任,“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还在上演,大医院医务人员日日超负荷运转。医疗服务市场供给不足与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12月8日发表的文章称,发展民营医院,事关做大医疗资源的盘子,缓解群众看病难,它不该被打入另册、另眼看待。某网络调查显示,在3174名调查对象中,表示患病时选择公立医院就诊的占63.3%,其余36.7%的网友表示选择民营医院。去过民营医院的人当中,对民营医院提供的服务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两个选项共计34.8%。没去过民营医院的网友谈及不愿意去民营医院的原因,反映最突出的几项分别是:医生医德不好(25.8%);我想去的民营医院不是医保定点(23.2%);虚假广告泛滥,信任度不高(20.9%)。
12月9日标题为《民营医院,鲶鱼还是鲨鱼》的文章指出,民营医院的发展能够带动行业竞争,提升行业活力。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增加卫生医疗服务供给,缓解医疗服务供需矛盾。
民营医院被寄望于打破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局面,推动医疗资源高效配置,为公众提供多元优质的医疗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更需要卫生部门一手抓放开,减少制度性障碍;一手抓严管,引导民营医院沿着正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