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雾霾警惕心血管疾病
- 文章作者:张波
时下正处于冬季降温的时候,同时也是空气污染最严重,全国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的时候。这是最容易引发很多疾病的,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心内科专家介绍,一到冬季,冠心病、心梗等心血管意外比夏天多1倍,病房、手术室人满为患。专家认为,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血管堵塞,因而心血管意外高发。再加上雾霾天气里,气压相对较低,也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专家建议,机体调节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老人过冬,最好做一次体检,每天自我监测血压和心率;生活中保暖最重要,饮食不宜大补还须少食多餐。
急诊科专家也提醒,天气变冷,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酌情加药,同时,应随身携带医保卡和能识别身份的卡片,并随身携带救急药。
数据
心血管发生意外
冬季比夏天多一倍
“可以说,寒冷天气是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的杀手,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冬季是一个需要倍加小心的季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梁子敬介绍,一到冬季,心血管诊室、病房、手术室都人满为患。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靳立军介绍,临床发现,冬季心血管意外足足比夏天多1倍。“冠心病、心衰、心梗……在冬季,发病表现与其他时节一样,但发病率大大增加。”比如有的人,出现心悸、胸闷不适,气紧呼吸促,甚至头晕眼花,无论是一次性或者逐渐加重,都有可能是冠心病发作。若以上症状持续超过半小时,就有心肌梗死的可能,非常危险。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高血压研究室副主任冯颖青说,冬季高血压患病率足足比夏天高出20%,无论有否吃降压药,患者血压一般升高5~10mmHg。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何冬季心血管意外高发——高血压不仅是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往往先有高血压,再发冠心病、脑中风。有研究证实,60%的中风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易发生房颤,增加心梗危险,100个高血压患者中有39个可能发生房颤;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120~139mmHg时,冠心病危险比低于120mmHg者增高40%,比140~149mmHg者增加1.3倍。
原因分析
天气寒冷:心脑血管容易收缩、痉挛从而导致血流加速、压力增高
梁子敬说,天气突然变冷会让心血管疾病加重,容易突发心梗死。主要原因是,气温一降,心脑血管容易收缩、痉挛,从而导致血流加速、压力增高,最终造成血管堵塞,血管一堵塞,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严重的出现血管斑块破裂。
冯颖青也认为,冬季“心事”告急,根源更多地在于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导致*产生生理反应,调节交感神经进入兴奋状态,这时血流加速,造成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从而容易引起心肌缺血,严重者导致猝死。同时,与寒冷相伴的是空气干燥,*水分消耗大,也会导致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通不畅,导致血管堵塞。
她说,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导致冬季高血压患病率猛升的原因。天气一冷,人们往往食量大增,而且爱吃肉类或油腻之物。另一方面,人们又变得懒于运动,机体得不到锻炼。
雾霾严重:气压低、情绪差、呼吸系统受累感染都易引发心血管病
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研所所长陈荣昌介绍,由于雾霾及灰霾中的大气气溶胶大部分可被*呼吸道吸入,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使呼吸系统受到感染,当肺部功能受损,自然会影响心脏的功能。
冯颖青也分析,如果冬天出现雾霾天气,最先受影响的是人的情绪,容易导致坏情绪甚至焦躁、抑郁;其次是气压低,进一步推高血压;糟糕的气味、微粒,先是使呼吸系统受累感染,病毒随后损害血管,易侵犯到心脏,可能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或者降低心功能,还可能侵入到冠动脉粥样斑块,造成斑块破裂而引起心肌梗死。
预防措施
措施1:老人过冬保暖功夫最重要 最好在气温最高的中午洗澡
冬季要护心,预防心血管意外,心内科专家靳立军、冯颖青都首先强调保暖功夫要做足。
首先是室内保温,建议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最佳。“有研究表明,温度每下降10℃,人的血压会上升5mmHg”,冯颖青认为,冬季昼夜温差大,一天之内波动10℃是常有的事,年富体强者,捱下冻,打着哆嗦扛扛可能没事,但老年人,尤其是基础病患者,他们的生理反射会很激烈,机体代偿适应性不够,分分钟短时血压狂飙上180mmHg,那时脑出血、心梗、心衰等意外就来了。
到了室外,老人要注意防止体温丢失,最好将可散热的暴露部位,如脸、脖子、手、头等部位保护起来,戴帽子、围围巾、戴手套,甚至戴上口罩。靳立军说,在严寒的北方,医师甚至建议老人在室外,将手袖、裤筒用绳子或皮筋扎起来防止热量丢失。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帮助缺乏机体调节力的老人,尽量不处于生理反射的危险境地。
“老广”们一年四季都是天天洗澡,心内科专家指出,这是很好的卫生习惯,不过,由于不注意保暖,往往心血管病患者就倒在浴室里。为了防止意外,老人冬天洗澡时间应调整到气温最高的中午,或者洗浴前以浴霸等预热浴室;洗澡水温度要适宜,太冷易应激反应,太热产生大量热气,局部气压过低,易发生晕眩。建议老人尽量少用肥皂,改用温和滋润的沐浴液,以减少浴后皮肤干燥导致的不适。靳立军特别提醒,老人夜尿多,深宵夜寒,尤其要注意保暖,冬季建议夜间关门闭窗而睡,到了日间再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