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医院动态

打造新型医疗救助体系刻不容缓

  • 文章作者:guokunlin

医院公益救助因其公益性得到了广大百姓的赞赏和认可,然而在以往医院进行救助活动历史中我们却看到多数不能“长期存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机构申请救助需要长时间工作流程,患者病情无法等待;二是医院无法长期承担大笔的救助资金而选择放弃。然而,记者日前从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了解到,作为新型心胸高技术型专科医院——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很早便成立了社工部,不仅帮助到了贫困患者还推动和引领了医疗救助新模式发展。

兴起自90年代以来的企业社会责任现也以高速度向中国市场袭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加了社会责任的投入。以帮困、帮扶形式居多。作为公益救助最好的“软着体”,以医疗健康为切入点的医院无疑成为最好的实践点,但因无法承担大笔救助资金,使得不少医院对公益救助叫苦不迭。

但与之相反的是,记者从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获悉,在长期的公益救助经验下,该医院逐步探索形成一套完整的集基金会、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为点的“救助网络”,通过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全力打造新型医院救助的“绿色通道”。

在采访中,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社工部创始人王院长告诉记者:“远大心胸医院社工部的成立正是因此问题而应运而生,旨在弥补了这一漏缺。它不只是目标提高住院患者服务,多了另一层含义是致力集中政府、社会资源以合作、互进互助的方式来救助贫困群体”。通过这样一种模式,给医院“公益救助”松绑,以促进医疗救助体系的完善为出发点,从而寻找更好的途径,王院长说。

医院表示,根据国外经验,在香港、美国,医院在公益救助领域只是医疗合作伙伴,仅负责手术运作不必为资金发愁。手术所需的医疗资金全部来自企业捐款、基金会拨款等途径,专业化分工大大提升公益救助的效率。因此,政府牵头与医院救助之间的脱节,形成了国内目前医疗救助领域上的空白。

通过采访,远大心胸医院社工部负责人也表示,远大社工部成立以来,可喜的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帮助。但面对每年15-20万的新生儿缺口,这些仍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其中仍有不少贫困家庭亟待帮助,所以还需要更多企业、机构和基金会看到我们并参与进来。同时希望政府也能给予一定的支持肯定,支持这样的公益模式,让更多的患者和困难家庭受益。

采访结束时,王院长最后告诉记者,近期两会期间,卫生部的新措施和大病政策也旨在以打造医疗救助体系成为重点。合理分配社会救助资源,给民营医疗机构涉足公益救助领域给予更大扶持已迫在眉睫。同时,政府、企业、医院、基金会在“公益救助”体系中各自扮演何种角色应该明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慈善、捐款为核心的单一救助内涵应逐渐向全方位发展。唯有如此,全社会才能真正负担起“公益救助”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