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医院动态

论肺热证的治疗误区

安邦制药.清肺小课堂

通过对肺热证的发病原理分析,我们认识到肺热证是中医对整个医学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它从整体和动态两个维度打开了我们对这一内脏类热病的认识。从整体上讲肺热证发病部位在肺,但是通过阴阳表里相生相克的运行机制,它会向周身扩展,引起其它脏器病理反应直至发展成周身性疾病或导致某一脏器严重病变,所以在肺热证的治疗上就要有像围棋上所强调的第一要领:大局观。医家不能只局限于肺或支气管等等,应从病变的周身发展以及通过其它脏器反制病灶的思维出发降伏病魔。

下面安邦小编从中医角度谈谈肺热证的治疗误区。

1、过分拘泥于热和痰。

一些中医根据患者咳嗽、咯痰、脉象等症状确诊为肺热证后,通常会将治疗中心放在止咳和祛痰上,药物选择也通常是些宣肺、止咳的药物。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会发现患者感染加重、发烧、痰量增加。这是为什么?

在肺热发生后,从常理上讲应该以治痰为主。但是中医又有一个基本常识“见痰休治痰,见血不治血”,大医家朱丹溪认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可见痰是气的病理产物。如果肺气肃降功能恢复,就会使五脏的气机运行正常,肺的肃降功能恢复带动宣发功能恢复,痰可以被不断咯出,痰症消退使咳嗽减轻至停止,肺热证就根本得到了缓解。

所以在治疗肺热证时,当以降气为主,帮助肺恢复肃降功能,进而帮助*恢复正常的气机运行,而不应一味治痰、治热。

2、忽略了大肠对肺热的影响

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夫妻关系,这在中医、西医都得到了认可。肺可以移热大肠,大肠也可以移热肺。大肠内浊气大部分由肺排出,小部分经肛门排出,当肺出现功能障碍时,就会导致浊气壅积体内产生病变可能。所以“肺与大肠相表里”是治疗肺热的一个重要线索,绝不能忽视。总之,大肠以通为用,肺气以降为和,二者的通和降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

肺热证基本特征为发热咳喘,由邪热壅肺,肺失宣降所致。热壅气郁,因郁助热,热盛成毒,耗灼阴液,炼液成痰,甚则气滞血瘀,邪传他脏,而致变证丛生。正如叶天士所言:“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何梦瑶在《医碥》中说“盖郁未有不为火者,火未有不由郁者”。

临床上有很多案例生动地说明了,注重“肺与大肠相表里”,采取肺肠同治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比如:儿童肺热感冒后容易引起发烧,而且发烧时间比较固定。采取肺肠同治的患者,由于肠热被清除,排便正常,发烧很快就得到根治,而与只是一味消炎、退烧的对照,由于儿童大便秘结,有的家长为痛苦的孩子用手抠大便,但发烧不能得到缓解。再比如:有的医生发现孩子口水非常多,而且脸上有红点,就询问大便情况,在得知大便干燥时,就提早地采取肺肠同治清肺热,孩子的症状很快得到解决。如果这些症状不解决,肺热加剧,再遇到风邪、热邪或病毒细菌就很容易染上重感冒或肺炎。那么,医生为什么会意识到孩子大便会干燥?因为口水非常多说明脾的运化输布功能有问题,脸上的红点有可能是大肠排毒不畅导致热移至肺,而肺主皮毛,这两个症状的病因很可能是肺热引起的。

医生在肺热的临床辩证时要充分关注大肠的病理变化,在大肠有热时要及时通便清肺,在大肠未热要及早控制肠热的发生,保证*气机运行畅通,为肺热的清除建立非常好的条件,医生在治疗肺热证时,要采用麻杏石甘汤等传统肺肠同治的汤剂或相应中成药,如银黄清肺胶囊、养阴清肺丸等。

因此,安邦制药在此提醒,医生在询问患者的咳、痰等情况时,要结合患者的体质辨别疾病以及疾病演变的可能,做到辩证施治。

无需注册-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大家都在搜: 论肺热证的治疗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