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性坏疽病并不是瘟疫 可防可控无需恐慌
- 文章作者:祖淑清
四川发现58例气性坏疽病,专家表示,该病可防、可控、可治,灾民无需恐慌。
黄枫指出,气性坏疽病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并不是瘟疫,它是由严重创伤后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伤员,是地震发生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黄枫介绍,气性坏疽病并非国家法定的传染病。这种病主要是通过伤口接触传播,但它对没有伤口的人并没有影响。他称,气性坏疽病是可控、可防、可治的,只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清创救治且注意隔离消毒,就不会引发大面积的传染疫情。
另外,医院都会对患者实行严密的隔离消毒措施,患者用过的被服等个人物品都会经特殊消毒液浸泡煮沸洗晒,因此灾区人民无需恐慌。
专家指出,地震过后,不少灾民的身体受到坍塌物不同程度的挤压,受创面积较大,且受泥土中所含细菌感染的伤口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失水、失血甚至休克,给细菌提供了适合生存的环境,随着这种状态持续时间的延长,受伤者的肌肉开始出现坏死,继而引发厌氧菌对伤口的感染。从灾区彭州银厂沟被抢救出来的廖天吉就是被确认的患者之一。他是在被困两天后,被解救出来的。他说:“困在山里时,就闻到了自己身上肌肉的臭味。”在获救后,他的身体解除了受挤压的状态,但因大面积伤口未能得到及时清理,尤其是下肢和腿部等肌肉丰富部位受到严重创伤,细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并且分泌出多种毒素,受环境和医疗条件所限,引发了厌氧菌对伤口的感染,最终导致了气性坏疽病。
一般情况下,气性坏疽病的潜伏期是1~4天,最短在6~8小时内就会有相关症状出现,虽然此病蔓延速度较快,但若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就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病因
未能及时清创引起
至记者发稿时止,据四川省卫生厅确认,四川省已出现了58例气性坏疽病例,因此不少人担心灾区会否出现新的疫情。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枫教授表示,气性坏疽病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并不是瘟疫,不会由空气直接传染,它是由严重创伤后感染并因为深埋废墟下长时间处于缺氧环境所致,是地震发生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他指出,气性坏疽病的传染是通过与伤口的直接接触,只要注意隔离消毒,就不会引发大面积的疫情,灾区人民无需恐慌。他提醒在一线参与救治并已有外伤的救援人员,工作时要注意自我防护,避免与感染的病人有直接的伤口皮肤接触。
治疗
彻底清创,切除坏死组织
专家称,由于气性坏疽病可引起大量组织坏死、外来的毒素被身体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因此,一旦确诊或有疑似迹象,就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对疑似伤口的处理:对于有疑似气性坏疽病伤口的患者,建议打开缝合伤口,用3%的过氧化氢或1:4000的高锰酸钾等溶液反复冲洗、湿敷伤口。青霉素和四环素族抗菌素在预防气性坏疽病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可根据创伤情况在清创前后应用。
彻底清创术:彻底清创是防治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病的最可靠方法。专家指出:在伤后6小时内清创,几乎可完全防止气性坏疽病的发生。不过,即使受伤已超过6小时,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下,清创术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因此,专家建议对大面积的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有伤口受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的病人,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清创,伤口在清创后,一般应敞开引流,不做缝合。对已缝合的伤口,应将缝线拆去,敞开伤口,清除变色肌肉、异物,病变区做广泛多次的纵切开,直达颜色正常、有出血的健康组织为止。伤口敞开,用大量3%的过氧化氢或1:4000的高锰酸钾冲洗或湿敷。
术后可选用抗生素:四环素每日2g静脉滴注;青霉素1000万单位分4~6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截肢术:发展到后期,气性坏疽病人的肢体整个筋膜腔的肌肉都已受感染坏死,受伤的肢体损毁十分严重,动脉搏动已消失,并有严重的毒血症。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果断地忍痛为病人做截肢术,将坏死的肢体舍弃。只有切断了可能致使病人肾功能衰竭的“造毒源头”,才能保住病人的性命。
症状
伤口恶臭,尿少浓黑
提醒
气性坏疽病≠炭疽病
黄枫指出,气性坏疽病的病变是由于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的广泛性的肌肉坏死的一种发展迅速的严重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病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的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容易发生气性坏疽病。
及早诊断是及时治疗气性坏疽病的关键。他称,这类患者一般有如下一些较明显的病症:
病人伤口会有剧烈疼痛,伴有压迫感,止痛镇静药不能缓解痛感。伤口周围会出现水肿,刚开始时皮肤苍白、紧胀发亮,逐渐转为紫暗色,最后变为灰黑色,并出现有暗红色液体水疱,伤口内可流出带有恶臭的气味的分泌物;轻触伤口有“捻发音”。患者初、中期表现为发热,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排出来的尿液很少,血尿,甚至呈酱油色。如输液后仍无尿或尿量少于每小时20毫升,则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严重患者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病人高热可达40℃,甚至出现严重贫血、黄疸,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
鉴于近日有媒体在报道中将气性坏疽病等同于炭疽病,黄枫指出这是误解。他指出这两种病的诱病菌类并不一样,且发病时症状和对*造成的伤害也不相同——
气性坏疽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厌氧杆菌的一种)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病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等情况,容易发生气性坏疽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食草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偶尔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炭疽杆菌繁殖体于56℃/2小时、75℃/1分钟即可被杀灭。常用浓度的消毒剂也能迅速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