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医学故事|宽街甲子中医人:宗维新、杨艺农
2016-04-12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媒体中心
|
|

  60年前,《北京日报》一则不足200字的消息,标志着北京第一家中医医院就此诞生。建院之初,这里汇集了京城及华北地区御医派、师承派、学院派等各派名 医70余人。此后,又吸纳了一批身怀绝技的名医,如宗维新、杨艺农、张菊人、秦重三、方瑞丰、魏舒和等人。他们不仅把大量秘方和珍贵药材贡献给国家,同时打破门户之见,把 身怀的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弟子,同时还形成了名医荟萃、流派纷呈的局面。

  宗维新,字锡文,山东省历城县人。生于1900年,卒于1975年,享年77岁。他自8岁起读私塾,十年后随父学习中医,弱冠之年即名扬乡里。1924年迁居北平,开业行医,擅治内、妇、儿科诸疾,求医者络绎不绝。1946年被北平中医界推选为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到市立第一医院工作,1956年到北京中医医院,1957年被聘为首位内科主任。之后,先后担任中医学校教务长、中医研究所副所长、中央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市中医学会理事长、市红十字会常委、市科协常委、卫生部科委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

  宗先生治病不墨守成规,临床上对小儿惊风、痘疹、咳喘等病疗效显著,对妇女经血不调、带下不孕、胎产诸疾,更是效如桴鼓。对内科脾胃诸疾、虚劳亡血、眩晕失眠、天行时疫等效果均著,深得患者信赖。先生常教导学生“医学理论来源于医疗实践,某人治病有特效,应不受门户之见所限,均虚怀请教”。他将仲景先师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作为座右铭,一生简朴,务实勤奋。为后人留下了学习的榜样。

  杨艺农,字育才,男,北京市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9年,享年69岁。杨先生出生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熟读中医经典医著,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924年经考核合格正式在京挂牌行医,他术承家学,刻苦钻研,熟悉各科,尤擅儿科,疗效显著,得众信任,40年代在京东城一带享有“小儿杨”之誉。

  建国后,1951年至1953年到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系统学习了现代医学知识,1954年到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工作,1956年应聘到北京中医医院,任儿科主任医师,曾任1958年东城区人民代表、区人民委员会委员。杨老先生中医理论造诣深厚,特别推崇《伤寒论》,认为“学问之道无穷,伤寒所蕴者极高”,曾撰《伤寒论管窥千条》,对伤寒的特点、读法、禁忌等提出了个人见解。他师古并又善于独立思考,从不盲从,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他著有《医学札记》一书,并撰写了《论小儿肺炎》、《论麻疹的辨证治疗》等多篇论文,深受同业们的好评。他临床治疗用药精炼、独到,以达目的为准,从不迎合,并力主制剂改革,曾研创有“安嗽饮”、“清凉饮”、 “降热饮”等适合小儿使用的特色用药,疗效显著,患儿易接受,深受欢迎。他对医术精益求精,言传身教,注重培养人才,为中医儿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约主编/北京中医医院 李学燕)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