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卫生管理

“地沟油”提炼者月收入超6000元


●知情者致电本报揭秘“地沟油”黑幕

●保守统计,我市每月至少生产“地沟油”15.2吨

●提炼“地沟油”者月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对餐饮服务单位的食用油脂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使用“地沟油”的单位予以严肃查处。一时间,老百姓谈“地沟油”色变。上班族柳先生抱怨说:“在家吃饭当然放心,可谁也难免在街上吃饭,谁知是什么油做下的?政府部门真该狠狠整治这些黑心肠的人,捍卫老百姓的饮食安全。”

柳先生的观点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愿,这“地沟油”是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然而,尽管被人们“严加防范”着,可“地沟油”的回收和加工仍在我市的一些角落进行着,并悄然流向市场,成为危及市民饮食安全的重要隐患。近日,一位做“地沟油”生意十年之久的李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说要揭揭太原市场上“地沟油”的黑幕,记者便随着他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展开追踪采访。

花钱买垃圾——炼油

“毫不隐瞒地说,我和‘地沟油’打交道已经十年了。”对于李先生的开场白,记者有些惊讶。经了解方得知,李先生虽然是做“地沟油”生意的,但他的厂子是经环保、工商等部门批准注册的合法企业,主营回收“地沟油”,加工制成塑脂酸钾等化工原料,提供给油漆、生物柴油等生产厂家作为原料。这本是一项对餐饮垃圾合理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好项目,但近几年来,这生意却越来越不好做。“原材料不好买呀。”李先生十分感叹。许多人到大酒店找关系、托门子,甚至送钱,为的就是能拉走餐饮垃圾,从中炼油牟利。

“地沟油”摇身变成食用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地沟油”大体分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里边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这种油也被称之为“炸货油”。

李先生原来去收油,可以说是给餐饮企业疏通管道,不用付钱,有时候餐饮企业还给点小费,但现在却是得给餐饮企业钱,给的少了都不行。据了解,餐饮企业的废油一般都有专人收购,收购者与餐饮企业有着稳定的购销关系,每年按餐馆规模支付一定的费用,几千元到上万元数额不等。然而,这上万元的高价远远超过了加工化工原料企业所能承受的极限。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收购呢?李先生一语道破玄机——“肯花大价钱的主儿是买餐厨垃圾去炼重返餐桌的 ‘食用油’了。”

昼伏夜出的淘油者

4月2 日晚9时许,记者蹲守在亲贤街饭店聚集地带,亲眼目睹一衣着破旧的男子骑着挂有铁皮桶的自行车,走进这一带每个餐馆的厨房后院。他掀开污水井盖,里面漂浮着一些黏稠的褐色东西,那是清洗碗碟后的油脂、洗洁精和饭渣混合物。而该男子来此的目的就是收集这些废弃油脂。他脚穿雨鞋,操起长长勺柄的大勺伸入井中,一点点地把“地沟油”掏出来,再装入旁边的黑铁桶里,不一会儿便铁桶漫溢。他擦擦汗,蹲在一边点上支烟,深深地吸一口,吐出烟雾。

记者上前与他拉呱儿,问及这些掏出污物是喂猪吗?该男子眼皮一翻,猪现在还吃这个?都是饲料喂着哩。他很谨慎地说,是运往小店的厂子里炼油。他只负责收集,运送,但具体炼成的油做甚,东家不让打听,他也不敢问。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衣衫褴褛的男子开着一辆满载泔水桶的三轮摩托车,在街头慢慢前行,一路不断散发的馊臭味和浓浓尾气,令路上的行人掩鼻避之。而这些令人作呕的餐饮垃圾不久前或许还堆积在某个餐馆的泔水桶、隔油池或是餐馆附近的下水道里。像这样的掏废弃油脂的人不在少数,大多昼伏夜出,汽车、蹦蹦车、自行车啥都有,各有门道,各有地盘,互不相扰。

“黑作坊”建在山野偏僻处

在知情人的指点下,记者暗访了几家制作“地沟油”的黑窝点。

在许坦东街,南坪头一处废弃的破旧院落,里边养着三四条狗,不停地狂叫着,院里到处是黑糊糊的油污,踩在上面,脚下黏糊糊的,几个脏兮兮的大油桶码在院墙根儿上,中间是炼油所用的炉子,支着大铁锅,还有一辆沾满油污的破面包车。据附近居民介绍,这是家“地沟油”的加工窝点,那辆面包车是拉运废弃油脂和泔水用的,其他东西是生产工具。前两天,这里还在架着炉灶、浓烟滚滚、恶臭弥漫地加工 “地沟油”呢。院中有几个衣衫褴褛的男子,记者上前询问他们“是不是这家加工厂的主人?知不知道这里炼的油是干什么用的。”几个男子都摇头不作答。

汽车沿许坦东街继续向东行,一路颠簸,驶上崎岖的山路,沿途车窗外尘土飞扬,汽车停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山坡上。记者站在满是杂草的山头上向下望去,只见坡沟底有一排破旧的土窑洞和一个大场院,场院里支着一口大黑铁锅,锅里煮着黑糊糊的东西,灶火熊熊燃烧,蒸腾出的烟雾笼罩着整个场院,几个工人在忙活,旁边大大小小几个破油桶,从场院有一条土路通往山坡外,路面上明显有车辆轧过的痕迹。据悉,这一带是东山地区黑驼村的土地,山沟里也是一个“地沟油”的加工窝点。

东太堡街肉联厂附近,一间破旧场院内,几条满身油污的狗,凶巴巴地在地上转悠,锅灶、油桶脏污零乱,院内无人,院东头有几扇虚掩的破旧木门,从那里飘散出阵阵浓重的恶臭。推开一扇木门,眼前一片狼藉,这是一个荒废的养猪场,地面满是黏稠的油污、粪便、垃圾,旁边支着锅灶、一堆柴禾,几只油桶,桶内浮着一层凝固的橘黄色的厚厚油脂。据了解,这是喂猪的泔水提炼的油脂,把黄色的油脂再加工提炼,可以炼出“地沟油”。

据了解,类似这些“地沟油”生产窝点,在我市杨家峪、小店、西山等还有许多家,它们一般都地处偏僻,远离居民区,有的自己干,有的雇人干,大小规模不等。收油、进油、加工、勾兑、销售,也算是一条“地沟油”的产业链。

地沟油生产全过程

“地沟油”的加工制作过程根本谈不上什么工艺,更没有什么标准,生产极其简单。

李先生曾目睹过一个黑作坊加工“地沟油”的全过程,一口锅、一堆火,无需用电,将收回来的“地沟油”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分量轻的油污会自动漂浮至上层,待冷却后捞出。将捞出的油再次加入水煮,称之为“洗油”,反复“洗油”数次,再煮沸加入葱段、大料等调料去除废油中的腥臭味道,之后肮脏污秽的“地沟油”就会变得清亮、无异味,灌桶后便摇身一变成了“食用油”,再次返回餐桌。李先生介绍,用这种方式炼出的油,有些再勾兑些好油,80%都二次重返餐桌,销给了一些个体饭店、糕点作坊、民工食堂、小摊贩等。

因李先生是做“地沟油”生意的,时常有人找上门来想与他合作,对方不是化工企业,而多是小餐饮业主。前几日就有一老板主动上门来想购买一些油,而且用量还很大。问及对方做何用?“炸桃酥!做点心!”对方的爽快回答,让李先生心里说不出的腻歪。对方还说:“家里兄弟六个都做这生意,在太原有十几家店,用油量很大,如果合作,可以达成长期购油协议,一定是现款现货,绝不拖欠。”听罢此言,李先生赶紧将此人拒之门外。

还有一次,清徐某学校采购人员找到李先生,说学校食堂用油量很大,想与他达成购销协议,保证现金交易,学校不会拖欠油款……

李先生无奈地说:“类似这种事情太多了。这些人想赚钱都快发疯了,什么黑心事都敢干,就不怕遭报应吗?”

缘何如此令人作呕的油质会被推上餐桌,还有老板找上门来主动联系采购?据业内知情者介绍,“地沟油”加工现在已经形成了 “一条龙”链条,从收购、加工再到销售,环环相扣。这种以饮食垃圾炼油的行业是在暴利的驱使下进行的。如黑驼村的地沟油加工点,从收油到加工,再到把生产出的地沟油销售出去,连老板加工人共有5人干活,一个月大约能生产60桶至70桶(180公斤/桶),销售额达4万余元,除去低廉的成本,该黑作坊的5人平均每人月收入能达6000多元。此收入让普通工薪阶层望尘莫及。此处售出的“地沟油”价格大约为每公斤4元左右,如此看来,“地沟油”比市面上最普通的食用油在价格上每公斤要便宜许多,如此低廉的价格,难怪许多黑心肠业主趋之若鹜。据知情人揭秘,保守统计在我市每月差不多生产15.2吨地沟油。

无需注册-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