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寿命折射的南北差距!

  • 文章作者:郑秋甫

世界卫生组织新近公布的《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各国人均寿命的差别极大,而长短“两极”竟相差一倍以上!最长的已经达到82岁,最短的却还不到40岁。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最长寿的依然是日本,男性平均寿命为79岁,女性为86岁,男女综合平均寿命为82岁。英国男女综合平均寿命为78.5岁,美国为77.5岁,韩国为77岁。寿命最短的是津巴布韦,国民平均寿命不到40岁,妇女平均寿命只有34岁。

  人均寿命的长短,是由社会、经济、医疗、自然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世界各地人寿长期保持一种大体均衡的状态。只是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慢的差别,富国寿长、穷国命短的趋势才越来越明显,差距越拉越大。目前人均寿命排在倒数十位的国家全部在非洲的事实,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而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曾经积贫积弱、被诬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均寿命在短短几十年间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70岁。

  除贫富导致的生活质量差别而外,医疗资源占有的极度不均,无疑是造成寿命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每一千人口,世界平均医务人员为9.3人,非洲却只有2.3人,而欧洲有18.9人,美洲更高达24.8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病人人数占全球总数的24%,但是医务人员人数只占全球的3%,医疗费用仅占1%;美洲的病人人数占世界的10%,而医务人员人数却占了37%,医疗费开支占了世界的50%多。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质、技术等条件的诱惑,医务人员从穷国流向富国的问题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流行病频发的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就会随之变得更加恶劣。

  和平美满幸福的生活,是人类的共同期盼。人寿问题则再次敲响警钟,如果听任这类差距继续扩大,那么在许多地方,幸福的渴望就会演变成无奈的绝望,世界则会因南北、贫富矛盾的激化而变得越来越不安宁。从这个意义上讲,更多地关注非洲、帮助非洲,更多地关注、帮助那些尚处于贫困之中的民众,绝不仅仅是人道主义的善举。(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