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博物馆是朵看上去很美的“罂栗花”
- 文章作者:康珊
近期,位于上海的中国烟草博物馆网站上刊登出了一条新闻:《烟博馆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殊荣》,报道称:烟草博物馆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上海市*人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就在昨天,“2012年中国控烟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韩启德副委员长,卫生部陈竺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王陇德会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兰睿明博士等中国健康促进联盟和卫生工作者控烟双十行动成员单位的领导以及有关人出席了论坛。倡议:关爱你我健康,远离烟草危害。
烟草被称为“人类最大的公害”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上海的中国烟草博物馆却殊荣加身,光环四射。一方面是残酷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全球每年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600万,超过因艾滋病、结核、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吸烟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我国吸烟人群3.5亿,被动吸烟者超过7亿,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如果这种烟草流行趋势得不到控制的话,2050年每年死亡人数将突破300万。
一方面自“烟草院士”之后,人们又看到了上海为我们又贡献了一个“烟草博物馆”,这种诗意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种教育基地,让人们从“红色记忆”里受到“诠释了烟草文化的丰富内涵”的熏陶中只是看到“×××用过的烟缸,×××用过的旱烟袋……使你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和“烟草文化”的魅力。
这种烟雾弥漫的烟草博物馆,就像一首“朦胧诗”混沌人们的识别思维,用烟草诱捕的亲近之意,为“爱国”涂上美丽色彩,让教育充满了醉人的“尼古丁”,未受教育却让人先被烟草灌醉。让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对烟草少了一份戒备之心,多了一份亲近之意。
“烟草博物馆”不过是看上去很美的“罂栗花”,具有迷人的诱惑力。烟草的“尼古丁”把“红色记忆”熏黑,留下的只有浓浓的烟雾弥漫,它像精神鸦片一样具有吸引力。浪漫的光环下,“爱国”真的没有看到,却看到了“英雄吸烟也伟大”的教育熏陶,让多少人去“被动的吸烟”,并“记忆”出“烟草文化”的朦朦胧胧,“爱国”价值又是那么烟雾缭绕,这样“教育”下去,人们担心总有一天会把人们的心熏黑。它的毒副作用远比“被动的吸烟”更可怕。(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