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热点评论

挂网采购让国产新药“很受伤” 制度应完善

  • 文章作者:徐道振

刚刚结束的2008年广东省药品挂网采购议价环节,由于将很多国产新药淘汰或列入重点监控品种,而引发了较大争议,许多拥有新药品种的主流医药企业,自称遭受了不公平待遇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行药品挂网采购。挂网采购就是在网上进行药品招投标,其具体做法是,对限价竞价目录之中的品种制定限价后,所有产品报价均要求低于或等于限价;各企业限价报价后,将报价由高到低排列,按比例选择一定数量的价格低的品种入围;对纳入价格谈判的品种,组织专家与报价企业进行价格谈判,最后统一确定价格。
 
挂网采购由于实行阳光操作,竞标企业公平竞争,遏制了腐败行为;医疗机构低价进药,让患者得到了最大的实惠。所以,挂网采购一出现,即受到了各方的普遍欢迎。但是,目前的挂网采购往往让国产新药“很受伤”。比如,刚刚结束的2008年广东省药品挂网采购议价环节,就让2007年全国上市的近20个新药中的一半被淘汰或者列入重点监控名单。

被淘汰的新药自不必说,被列入重点监控的新药,按照规定,各医疗机构原则上是不能采购的,即使临床必需,并获得纠风办备案批准,其采购总金额也不能超过该医疗机构采购总额的3%。显然,挂网采购让众多新药眼睁睁失去了市场。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与国产新药价格劣势有关,而另一方面也与挂网采购中谈判专家一味注重价格有关。

国产新药由于研发投入大、生产成本高,与“仿制药”相比,其价格偏高是正常的。而被邀请的谈判专家,是从专家名库内随机抽取的,他们的专业不同,对自己专业之外的药品缺乏了解,特别是有些专家长期在医院工作,对药品的生产情况所知甚少。这样,一些谈判专家在议价环节,一味以价格选药,而把其它因素排除在外,新药自然就难入其“法眼”。

以价格选药,让国产新药“落榜”,负作用是明显的。一是限制了新药的推广。比如,石家庄制药集团投入3。7亿多元研发的新药“恩必普”上市5年,由于推广受阻,目前年销售额仅为3000万元,收回研发投入遥遥无期,更谈不上主导市场。(7月14日《市场报》)二是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我国医药行业平均研发投入率,目前还不到发达国家的5%,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鼓励企业创新,而挂网采购作为重要的药品推销途径,应当尽可能让新药脱颖而出。

挂网采购是大势所趋,应当坚持。但其让国产新药“很受伤”的现实说明,挂网采购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具体做法还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