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热点评论

制药工业“低固投”现状对产业发展无阻碍?

  • 文章作者:徐道振

近几年,制药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已实现一定反弹,在行业各种新规面前,企业必须进行适当的再投入。

“2004以来,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下称“固投”)的增长一直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虽然差距在今年已有所缩小,但长此以往将影响行业发展后劲。”近日,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报告如是指出。

关于经济发展,一直有“三驾马车”之说,即强调投资、出口和消费对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医药行业作为工业经济的子行业,同样需要“三驾马车”的拉动。
 
 
而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否正在影响或将影响医药经济的发展后劲?

截至目前,国内部分证券类媒体已发出上述担忧。不过,本报记者专访了多位医药经济界专家,得到的回复是“外界的担忧过于悲观”。当前,医药行业较低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行业特性使然,如果就此认为将影响产业发展后劲,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近年来医药行业新建、拓建的项目并不少,随着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等新规的正式施行,医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固定资产投入期。

行业特性影响固投周期

“投资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确实很重要。但是每个行业的特性不一,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不能把社会平均数与医药行业进行类比。”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制药工业更新换代以及相关设施的更替有一定周期性,日常维护性投资又比较少,是导致近几年医药行业固投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的主因。

“2004年GMP认证完成后,行业大规模的固定资产集中投资期已过去。”于明德进一步指出。

透过国内四大产权交易所及各省产权交易中心的公开资料,不难看出近年来药企或公开转让GMP厂房,或打包出售医药固定资产的不在少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实际上是2004年前后药企短时间内固投过多,一时间难以消化而产生的后遗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之后几年整个行业的固投水平。

“为适应GMP认证,企业在产能设计方面存在放大的可能。由于装备已实现全面升级,除非转型做新品种或是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能有一定的固投再需求,一般的药企尤其是盈利能力差的企业肯定不会继续大幅投入,这类企业甚至可能进行产能限制。因此近5年来,制药工业固投在整体上呈现不完全的连续性,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招商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明芳分析上市医药公司的固投情况后向如是判断。

她同时认为,部分药企不一定需要非常高的产能,医药产业的特性驱使工业企业将钱投入销售和渠道领域。而目前制药工业中以品牌药、原研药为代表的“轻生产运营模式”,对固投的需求比“生产拉动型运营模式”要少。

“如果不从行业特性上分析,就认为固投偏低影响产业后劲,是不科学的。但也不能完全说是周期性使然。事实上,2005年以来,国家对医药投入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国药控股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指出。

新投入期或将来临

纵观上述意见,近几年医药低水平的固定资产投资事出有因。那么,低水平的状况会否延续呢?

“近几年,制药工业固投已实现一定反弹,虽然药企有关有并,但整个行业的固投不可能少,在制药工业水污水物排放标准的执行及GMP换证检查面前,企业必须再投入。”上海一位资深医药专家认为。

“除在环保方面增加固投外,目前国内有10多家药企正在申请欧美认证,这也会增加一部分投入。”于明德补充说,在分析今年1~5月医药工业运行数据的基础上他认为,医药行业的生产、利润增长都不低,在去年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双双高增的情况下,今年同期分别保持了29%、43.6%的增速,说明制药工业发展后劲很足,“总形势向好,并有望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向好与阵痛并存

本报记者从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08年1~5月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中了解到,今年前5个月制药工业的资产规模继续扩大,资产负债率则有所降低。
 
 

报告指出,今年前5个月,全国医药行业资产总计7644亿元,同比增长13.4%,同比增幅8.3个百分点。总负债375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同比下降5.1%。

不过引人注意的是,该报告将影响本土医药行业发展后劲的因素更多地指向通胀压力加大、成本费用加速上涨以及分销服务领域竞争压力增大。

“随着能源、原料等成本的迅速增长,行业对通胀来临虽有预期,但限于宏观经济环境前瞻的难度及行业本身的特点,行业对通胀所带来困难的实际估计可能并不充分。”上述报告认为。

依据这一报告,医药行业销售成本增长已从去年11月的25%左右提高到今年初的30%以上,是近7年来的高点。若这一趋势得以延续,将可能构成效益变化的重要动因。而实际情况是,今年以来,行业利润增速已放缓。

此外,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国内医药市场将面临空前竞争和重新划分的局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本土药品流通业的主渠道和主网络将有可能在今后几年内被跨国医药集团渗透、掌控和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