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难替代亲情 你的爹妈不是护工的爹妈
- 文章作者:徐道振
除了垄断国企的职位,医院工作也是许多求职者青睐的饭碗。但在“白衣使者”的行列中,绝对不可能有人羡慕护工这一职位。当然,很多人自己虽不喜欢干护工工作,但总是希望更多的人都来干。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干,导致这个职位供不应求。
从这个意义来讲,有关护工短缺就算不得什么新闻了。但《广州日报》昨日仍以很大篇幅报道了多数医院难寻全陪护工的现象,这说明护工供不应求现象一定有值得反思之处。
据报道,记者日前在广州某三甲医院采访时,听到了不少病人家属的诉苦。譬如,市民李女士说:“父亲得了肺癌需要手术,但现在医院很难请到全陪护工,我们‘预订’的一个也要三天后才能上工,所以术后这几天我们三兄妹只好轮流请假照顾父亲了。”旁边有几位病人家属也纷纷抱怨:“现在护工可难请了,我都开价80元一天了,还是请不到人!”还有的家属抱怨护工收费贵了,服务却不怎么样:“我们请的那个护工,半夜里病人想上厕所,她却睡得正香”。
从病人家属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问题似乎出在护工身上——护工为什么那么少呢?护工收费凭什么那么高呢?护工怎么能在半夜里睡得香呢?这不免给人造成这样的错觉:病人难道也是护工的爹妈?
护士与护工,虽然干的都是病人护理工作,虽然两词儿在书写时的字形都非常接近,但两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却是天壤之别:前者是白衣天使,后者并无真正的职业名份;前者只需帮病人打针,后者则负责喂药并帮病人端屎倒尿;前者每天工作8小时且有节假日,后者工作时间由病人家属决定,且无明确假期;前者属于医院正式职工,后者是编外人员,病人家属是其临时老板……
不难看出,护工远比护士要辛苦,在半夜时打瞌睡实乃生理反应使然。但当护工的日薪从60元涨到80元却被认为是件大事的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护工宁愿去做家政,去乡下种田,也不愿打护工这份工了。
当然,我积极肯定护工存在的意义。他们可以帮助许多忙碌的人们照顾生病的亲人,缓解病人的寂寞。但,“全陪护工”的紧缺,多少表明不少家属自己未能很好地承担起亲自照顾病人的责任。尤其当病人身患重症甚至生命垂危时,有条件的家属最多只能请临时护工,而不宜在请不到全陪护工时抱有“只好亲自照顾”的念头。毕竟,护工远不能代替亲情的关怀。
然而正是太多人都想让全陪护工替自己关怀亲人,才导致很多人请不到护工。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陪护工的紧缺,拷问着家人在亲情关怀上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