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热点评论

药企的迷失:延伸产业链或导致“大而不强”

  • 文章作者:徐道振

近年来,很多制药企业不满足于现有的业务领域,纷纷延伸产业链,涉足医药商业以及终端连锁药店,甚至有的制药企业开始投资办医院。这样一来,一个个原来颇具特色的医药企业摇身变为规模庞大的医药集团,但丢失了原来的特色,结果只能是大而不强。
 
 

近日,有一则关于恒瑞医药进军OTC市场的传闻颇令笔者感到意外。6月13日,恒瑞医药(600276.SH)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它的两个股东连云港天宇投资有限公司和连云港恒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受让这两家公司手中持有的连云港华晨医药有限公司各45%的股权。同时,恒瑞医药控股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也从恒创科技手中购得华晨公司10%的股权。两笔交易完成之后,华晨公司将被恒瑞医药100%控股,成为其试水OTC药品销售的第一步(详细报道见今日1版)。

之所以感到意外是因为在中国上千家医药企业中,恒瑞医药由于在肿瘤药领域的领先地位而被认为是少有的几家专注型药企的代表,并被业界大为称颂。长期以来,中国医药企业在追求大而全的目标中迷失了方向,企业做大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拉长产品线、扩大产业链等简单的手段实现。

前几年,以华源和三九为代表的企业企图通过大规模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将企业做大做强,结果虽然将产业链拉得很长,产品从中成药到化学药,甚至保健品,门类齐全,其产业链中上有生产企业,下有终端连锁,无所不包,但诺大的集团找不出核心竞争力,以致危机重重。

近年来,很多制药企业不满足于现有的业务领域,纷纷延伸产业链,涉足医药商业以及终端连锁药店,甚至有的制药企业开始投资办医院。这样一来,一个个原来颇具特色的医药企业摇身变为规模庞大的医药集团,但丢失了原来的特色,结果只能是大而不强。

而与此同时,全球医药企业的发展路径则是朝着产业链细分的方向发展,众多专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的医药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竞争力十分强大。比如,目前有一些立足于生物医药研发的中小企业成为了各大跨国公司竞相追逐的对象。

而原先一些试图在医药产业内覆盖多个领域的跨国公司也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将竞争力聚焦于某几个领域。比如,2003年,罗氏公司将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精细化工业务转让给帝斯曼,尽管自从1934年率先人工合成维生素C,罗氏一直是维生素领域领先的制造商。2002年前9个月,维生素和精细化工部的销售额达到25.74亿瑞士法郎。但对罗氏来说,这一业务日益成为副业,为了维持其在新药研发领域的核心能力,才将其转让。

去年,礼来全球CEO李励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表示,礼来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坚守专利药开发领域,从未有过任何开发与此无关业务项目的想法,包括仿制药以及OTC领域。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中国医药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那就是很多企业已经无法继续在现有领域取得突破,企业要做大,办法只能是靠产业延伸,涉足别的领域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