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医生为何让人不放心? 历数其几大问题
- 文章作者:徐道振
在热播的美国电视剧,其轻松、复杂的剧情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眼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实习医生”恐怕并不被大多人看好。在一些百姓心目中,他们甚至遭遇了 “信任危机”,有人不肯让实习医生看病,更有人拒绝实习医生在旁观摩。
此前媒体报道中,也不乏因实习生失误导致的医疗事故。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5月,一云南女子接受实习医生推拿、针灸治疗后,导致下肢瘫痪,最终索赔385万元……
然而,实习期是任何国家、任何一名医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阶段。作为百姓,理应理解和接受。那么,实习医生真实的工作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其他国家在实习医生培养上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百姓眼中的实习医生
相信绝大部分患者都更希望让老医生看病,且不论医术究竟如何,只要看到年长的医生,就觉得心里踏实。而对于实习医生,一些患者则喜欢用“遭遇”两个字。这些未来的医生在他们眼中,似乎成了避之惟恐不及的对象。记者采访中发现,老百姓对实习医生的不信任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些实习医生医术不高,草率上手。医生的医术和责任心,是患者最为担心的问题。采访中,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看牙的小赵告诉记者:“我听说做根管治疗需要医生丰富的经验和很好的手感,所以特地找了个老专家。没想到,老专家一时忙不过来,让一个实习生给我做。我想拒绝,但又怕老专家生气,以后不给我好好看,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地让实习生‘练手’。结果不出所料,实习医生用力过猛,几下子就把牙齿给弄穿了。本来能保住的牙,现在也只能拔掉了。我也知道,任何一个好医生都要经过实习这个阶段,可实在不甘心自己成为他们的‘试验品’。”
观摩手术时,有时顾及不到病人感受。相信没有人愿意自己看病,尤其是手术时,有实习医生在旁观摩。一位孕妇讲到她到南京鼓楼医院做产检的经历时说:“给我检查时,两个实习生在里面,其中还有个男的。医生指导两个实习生怎么去摸肚子里的宝宝,医生先摸,然后两个实习生再摸;之后医生认真地告诉他们说胎儿的头在哪里,屁股在哪里;最后医生居然还对那两个实习生说,‘我们就像一个流水线’……我躺在那儿,心里甭提多别扭了。”
往往会耽误病人时间。6月7日下午,记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楼碰到了正往外走的张先生,他告诉记者,诊室里里外外站满了实习医生。“我走到大门口,两个实习医生说要做个调查,把我盘问了一通;进去后,坐在诊室门口的两个实习生要写病历,又把我仔细询问了一番;最后见到主治大夫,我还得把病情再重复一遍,实在耽误时间。”相比之下,中小城市类似问题更为严重。此前据新华社报道,南昌市部分医院甚至存在一个医生带十几个实习生的情况。这样难免让患者有些吃不消:“那么多人凑在一起听诊,这个问一句,那个问一句,一开始还有耐心回答,到最后确实有些心烦气躁。”
实习医生存在的几大问题
那么,实习医生的成长过程究竟如何呢?通常来说,国际上规范的正规医学院毕业生在成为医生前要经过见习、实习和住院医师,专科医生训练四个阶段,见习期和实习期一般各为一年,包括在学制内。住院医师则是毕业后的“必修课”,根据科室不同,时间长短也略有差别,一般是3—5年;最后的专科医生培训要3— 7年。
见习是指在学习理论之余到临床上观摩学习,只能看,不能动手操作。实习一般是最后一年:医学院校的学生按国家规定,必须到临床实习一年才能毕业。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博士李乃适表示,实习对于医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这是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才能把书本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
但采访中,专家们也承认,目前在中国,实习医生的管理还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每年从医学院校毕业的人太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副主任医师袁亦铭告诉记者,“教育产业化后,许多医学院校只管进,不管出。比如天津某医科学校,一个导师居然可以带10多个实习生,真不知道这些学生能学到什么。”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主任丁晓燕介绍,现在除医学院校毕业生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实习生,有毕业后到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基层医院到大医院进修学习的,大医院医生确实带不过来。“我见过一个人带三四个实习生的,这就够多的了,再多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处长倪超也表示:“有些医学院校一年招成百上千人,一个导师带一个班。毕业后,怎么可能做好实习工作?”
其次,实习医生到底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争议也比较大。“我带实习生时,会给他们充分的锻炼机会。”袁亦铭说:“但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我会带他们一起去询问病人病情,甚至让他们把病人从头摸到脚。之后慢慢地有些小手术也会让他们帮忙,如拉沟或打结。但不管他们做什么,我都会在一旁看着,做到心里有数。”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黄建始教授告诉记者,按规定,实习医生不允许独立操作,需要有好几层的上级医生指导、把关。
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实习医生一般要为患者查体、问病史以及做一些相关检查。“但他们没有处方权,所做的检查也必须由上级医生签字。”此外,主刀医生动手术时,也多会找实习医生做一助、二助。“如果碰到带教老师对你比较放心,那他可能会允许你主刀,他在一旁把关。”这位医生告诉记者,他在做实习医生的过程中,也碰到过病人的冷言冷语。“但该做还是得做,只能硬着头皮上。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学会了和病人沟通的技巧。”但他同时透露,根据地域不同,实习医生的行医“权限”也难免有些差异。“比如在一些县级以下的医院,有的医生到现在都没有行医执照,但还是照常看病。实习医生的管理自然也不可能有多规范。”
最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很难顾及到病人的感受。实习医生、住院医生恐怕是医院中最繁忙的一群。采访中,不少实习医生告诉记者,他们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要面对太多病人,说太多的话。“所以很难想起来要去对病人嘘寒问暖,或者向他解释自己是来实习的,否则又得多说很多话。”而在台湾,则有相关规定———实习医生有义务和责任向病患说明实习医生的身份,取得病患同意后,才能做临床教学。
实习医生期待公众理解
面对实习医生确实存在的问题,倪超指出,患者对“年轻的面孔”心存恐惧是可以理解的。“现代人都强调自己的知情权、决定权和隐私权,这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的表现,是社会的进步。”但专家同时呼吁,社会、百姓对实习医生应给予更多体谅。
“实习医生的行医过程,就好比孩子学步的过程。一开始,总免不了要摔跤。但这是必经的阶段,患者应该多理解。”黄建始形象地打着比喻。“我想,实习生不应该给患者带来什么问题,他们的实践应该是在征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丁晓燕说,医生就是这样一个行业,你不去看,不去摸,老师怎么说都没用。病人要明白这个道理,再好的医生都有退休的一天,实习医生终究要走到医生的岗位上来,如果永远不给他们接触病人的机会,那么他们永远也成长不起来。
有网友说得好:“任何一个到医院看病的患者,其实都是前人试验的获益者。同理,任何一个患者,也都有义务为后人作出贡献。我们总应该保证我们的后代有好医生来为他们看病吧。”
但同时,国家、医院和实习医生本身也应尽可能保证患者的利益。对此,专家们一致表示,不管在任何城市、城镇的医院,都要严格遵守现有的实习生管理制度。丁晓燕认为,实习生本身也应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不仅要向名医学医术,更要学做人,时刻表现出对患者体贴入微的关爱,比如测血压时帮他撸撸袖子等,这样就很容易和病人交流了。碰到有抵触情绪的患者,带教老师和实习医生就要尽力和患者沟通,最好征得患者同意后再问诊或手术。
国外如何培养实习医生
实习医生的“信任危机”在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倪超告诉记者,在美国,每年七月,人们去医院看病都会更小心一些,生怕碰到“生手”。也因此,各国都想方设法,为实习生打造着更为安全的“学步过程”。
英国人素以严谨著称,在医学上更不例外。为了既让实习医生和医学院学生快快成长,又保证患者的安全,发明家们研制出了“医用机器人”。它好比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仅能和医生交流病情,还能呼吸、呻吟,甚至有脉搏和心跳。只不过它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计算机操作软件进行的,导师可以根据不同课程,设定不同病例,让实习医生一天就碰到以前一年才能碰到的病症。此外,还可以通过反复实践,提高手术水平。真正上手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美国实习医生的实习时间相当于我们的住院医生第一年,他们的专科医师培养时间相对长些,要经过3—7年,长短根据所学专科特点、难易程度及实习医生掌握程度决定。第一年的住院医生不能单独开处方、单独出诊。美国是个诉讼频繁的社会,医生更是特别当心发生被诉讼缠身。一般情况下,实习医生在实习阶段,除非是特别明确的自身错误,医疗责任基本是由指导医生承担。指导医生看得严了,误诊的几率自然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