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宫颈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加强地级市妇产科学术交流,推广新理念、新技术,加强妇产科医师队伍建设。宫颈疾病规范化治疗(蚌埠)专题学术沙龙会于2021年11月12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本届大会聚焦于宫颈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会议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精彩的专题讲座,报告国内外的学术前沿新动态,并针对大家共同关心的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交流。瑞琳他抗作为唯一抗HPV产品受邀参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敏教授亲自解读瑞琳他抗。
学术分享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敏教授
《瑞琳他抗——抗HPV感染治疗新方案》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列第4位的高发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在男女合计全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7位。2020年11月17日,WHO正式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这是全球首次194个国家共同承诺消除一种癌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已确定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通过“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以彻底防治的恶性肿瘤。一些发达国家在开展宫颈癌早期筛查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大幅度下降。
目前研究已证实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据文献报道,HPV感染的检出率在正常人群、CINⅠ、CIN Ⅱ、CIN Ⅲ、宫颈癌组中分别为4%、30%、55%、65%、99.8%。但HPV感染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宫颈癌,从HPV感染发展至浸润性宫颈癌的平均时间需要25-30年,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漫长过程。据统计,80%的妇女在一生中曾感染过HPV,只有5%-10%发展为持续性感染,仅2%-3%的HPV感染最终发展为宫颈癌。大会上,李敏教授详细讲解了HPV感染治疗的新方案和目前国内外关于HPV的前沿研究,对临床上HPV感染治疗进行了总结,其中对HPV患者感染因素、感染症状以及诊疗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讲解了依据HPV病毒特点的预防与治疗性产品——瑞琳他抗,作为在临床上系统治疗HPV感染的优选方案。
李敏教授分析了HPV病毒在宫颈疾病中的致癌原理以及HPV抗原的制备,并讲解了瑞琳他抗的研发机制及核心成分,是以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抗体)为核心的生物耗材。对已感染HPV的患者及HPV高危亚型反复感染的患者,及物理与手术治疗尚无法转阴的患者、尖锐湿疣术后患者以及患者的性伴侣都有治疗作用。对HPV感染和宫颈疾病在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方法,李敏教授都给予了一一解答。
大会讨论环节
HPV属于乳多空病毒群中的乳头状病毒亚群的一组DNA病毒,其基因组分为早期区、晚期区和上游调控区。其中,晚期区中的衣壳蛋白有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的能力,与天然的病毒颗粒有完全相同的抗原表位,可以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并产生保护性抗体,但这种VLP不含有病毒DNA,没有感染性和致病性。目前已鉴定出200多种HPV,依HPV致病性不同,将其分为高危性和低危型。其中低危型主要引起外生性湿疣类病变、扁平湿疣类病变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诱发宫颈癌概率小于5%,而高危型引起CIN及宫颈癌的概率大于90%。
HP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性接触,因此初次性交年龄、性伴侣数目、初孕年龄、初育年龄、孕产次与HPV感染关系密切。有研究指出,拥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PV的风险增加了8.4倍,并且宫颈癌患者的性伴侣感染HPV的风险也高于正常人群。若性伴侣感染HPV,更易导致妇女HPV持续感染。过早的初次性交年龄可增加宫颈癌的患病率,可能是由于不成熟的宫颈细胞更易受到损伤及HPV或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宫颈癌的发生一般需要四个阶段——HPV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引起宫颈上皮细胞病变,持续性病毒感染那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宫颈浸润癌。可见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但此阶段历时较长且病变可逆,若能在宫颈浸润癌发生之前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关治疗,能明显降低宫颈癌的患病率及病死率。
最后,与会专家再次肯定了瑞琳他抗在HPV以及宫颈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性,赞扬了瑞琳他抗携手基金会援助项目、商业保险等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负担的举措。随着对HPV与宫颈癌研究的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能大幅提升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人类终将不再畏惧宫颈癌。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作为宣传,与本网站无关。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观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