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广泛性焦虑障碍(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 是临床常见的焦虑障碍,以面对各种事件和场景表现出过度的、难以控制的担心和焦虑为特征,常常有乏力,肌肉紧张,疼痛,失眠等躯体症状。其在普通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高达 5.7% ,平均发病年龄为 30 岁,而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
【研究进展】
王玉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经颅近红外光,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方面具有临床价值,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21年5月的《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上。
【发病机制】
多项功能核磁共振研究显示,GAD 患者存在情绪处理环路的功能失调,包括前额叶与前扣带回的异常激活,以及背外侧前额叶与杏仁体的功能连接减弱等。由于前额皮质区域的激活不足,导致情绪调节任务期间自上而下控制系统的缺陷,出现情绪调节功能紊乱。
临床上GAD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并辅以心理疏导。但药物治疗可伴随明显副作用,如失眠、口干、便秘、血压增高、体重增加;而且仅有20%-25%的GAD患者,临床症状能通过药物治疗得到长期的缓解。
因此,需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绿色、低副作用的治疗方法。神经调控治疗凭借在有效性、可耐受性和安全性上具有的显著优势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希望成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又一大利器。
【tPBM治疗焦虑症的原理】
新型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经颅近红外光( Transcranial near-infrared stimulation,tNIS) 是一种在人脑的特定部位给予近红外光刺激的技术,其原理是应用近红外光无衰减地通过颅骨作用于脑组织,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 Cytochrome-c-oxidase,CCO) 促进ATP能量生成,从而调节脑功能状态。它是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等优点。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经颅近红外光有光生物调节作用( photobiomodulation,PBM) ,又因此也称tPBM。它可引起生物应答,从而改善焦虑情绪。
研究证实,820nm近红外光刺激可以激活大脑皮质,并具有持续效应;王玉平教授研究发现,820nm近红外光刺激刺激左侧前额叶,可以改善焦虑症状。这是因为近红外光刺激,使左侧DLPFC兴奋,DLPFC的激活可增强GAD患者前额叶和边缘区的自上而下调节,促进情绪调节神经环路,从而改善 GAD 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变与情绪相关的认知过程和决策。
【有效性分析】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70%的患者,在经过两周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降低60%以上;在一项为期9个月的临床试验中,所有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并且持续改善症状,焦虑量表ASQ总分下降50%以上。
【安全性分析】
近红外光刺激的安全性和可耐受性被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存在副作用;临床试验中也没有患者抱怨头痛或其他身体不适,也没有人退出研究。总体而言,研究显示耐受性较好,无不良事件导致研究停止。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王玉平教授团队认为,经颅近红外光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方面具有临床价值,可以更快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王慧聪,宋鹏辉,刘江红. 经颅近红外光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应用[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5):411-413.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作为宣传,与本网站无关。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观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