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是目前降血脂产品中常见的有效成分。然而,一些高血脂人群在服用后却觉得浑身不舒服、周身乏力,加上又在网上看到有关他汀的一些负面信息,于是便自行停用了。而事实上,该成分对身体真有不利影响吗?
一、他汀会产生不良反应吗?
不可否认,高血脂人群长期服用他汀,确实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曾在SNMMI2021年会上发表研究指出,与不使用他汀类的人相比,长期使用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可高达300%!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他汀类通常会产生轻度的胃肠道问题,如恶心、腹痛、腹泻、胀气等,并且现实中还有报道提及过他汀可引起失眠、头痛、眩晕、视觉障碍、外周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表现[1]。
但客观地来说,至今尚未有哪种产品能够撼动他汀在降脂领域的“霸主”地位。并且,他汀在上市前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人 体临床试验,经证实是适用于高血脂人群的。至于常见的一些不良反应,其实大多在专业指导下也都是能解决的。同时退一万步来说,任何药物都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反应,他汀亦是如此,只有少数人会对它不耐受。
简而言之,相比起不良反应,他汀带来的有益作用更甚,高血脂者也就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应该权衡利弊,听从专家意见,按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停用。
另外还要明确的一点是,服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究竟是不是他汀造成的,其实需要进行精准化验后才能得知,而不仅仅是靠感觉就能判断出来。所以,如果确实出现了肌肉疼痛、肌肉痉挛、疲劳或疲倦等不适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进行针对性检查,以确定接下来要不要继续服用或停用。
二、血脂偏高要不要吃他汀?
怎样算血脂偏高?如果检测时,出现这些指标:①5.2mmol/L≤总胆固醇(TC)<6.2mmol/L②1.7mmol/L≤甘油三酯(TG)<2.3mmol/L③3.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mmol/L,那么便可算是存在一定的血脂偏高风险[2]。如若指标值高出这些范围,那么则更容易面临高血脂风险。
而血脂只是轻微偏高的朋友如果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用药,应先可咨询专家的意见。若可以服用他汀,那么平时也别忘了坚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服用量,进而达到科学调脂的目的。若不需要服用专业的他汀药物,那么则可以通过生活干预等形式降低指标,若想日常调理效果更明显,可以考虑使用含有植物他汀的科学营养产品,比如纳豆红曲。相较于医生开具处方中的化学或半人工合成他汀,这类植物他汀的降脂效果怎么样呢?
三、植物他汀的降脂效果如何?
明代李时珍在他的中医典籍《本草纲目》中,收载了一味药食兼用的中药材“红曲”,并称赞其为“人窥造化之巧者也”。而它对血脂有什么作用呢?
1979年,日本学家远藤章教授从红曲的发酵产物中提取出了一种活性物质,并将其命名为Monacolin K,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植物洛伐他汀。自此之后,围绕红曲展开的功能性研究发现,这种植物他汀能够控制HMG-CoA还原酶,从而阻断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起到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并且可喜的是,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该他汀成分在有效降脂的同时,对人 体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少、较轻,很少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更未发生过横纹肌溶解及其它严重不良反应[3]。
除了红曲的植物他汀,纳豆红曲中的另一关键成分为纳豆激酶。这种活性物质对血栓具有强力溶解作用,且溶解速度比尿激酶、链激酶还要快[4]。另一方面,尿激酶、链激酶等传统溶栓剂在体内持续起效的时间比较短,若要保持持久的效果,就必须大剂量长期服用,这就很容易导致机体出现渗血现象[4]。而纳豆激酶在发挥溶纤作用时不水解血浆纤维蛋白原,不易引起出血[5],因此更适合长期服用。
对于血脂一直降不下来的人群来说,血脂持续偏高所形成的粥样斑块,很容易诱使血栓出现,导致血管被堵塞,引发心脑血管问题。所以,日常科学调脂不能忽略溶栓这一步。而为了助力国人血管健康,国内上市品牌汤臣倍联合众多中外科研机构,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打造出了红心瓶舒百宁纳豆红曲胶囊。
该产品运用“高温+低温”双重发酵工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留活性成分,每6粒胶囊的植物洛伐他汀含量高达6mg,纳豆冻干粉含量则达到了1350mg。
血脂持续偏高,血管健康风险便会大大增加。而未达到服用他汀药级别的血脂偏高者,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如何有效调脂呢?植物洛伐他汀与植物“溶栓之王”纳豆激酶强强联手,能够有效攻克血脂异常的难关。所以,这类人群不妨常备纳豆红曲,以便日常长期服用,科学降血脂。
参考资料:
[1]陈明卫,杨明功.他汀类药物肌毒性及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现与警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4-16.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953.
[3]《血脂康胶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9)》
[4]逯京华,孙智杰.纳豆激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生物技术通报,2009:45-49.
[5]王聪,孔繁东,祖国仁,季瑛,杜明.纳豆激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食品与药品,2005:31-34.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作为宣传,与本网站无关。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观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