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健康奇闻

湖北"弃考捐髓"学子抵京

让爱相“髓”,与生命同歌。

2009年10月18日,当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杨力伟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时,他并没有料到,仅在1年多后,自己会与一个从未谋面的小男孩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上海家庭的恩人。

阳光下他笑容灿烂

这次要采集的造血干细胞,需要他全身的血液进进出出两次多——北京空总血液科主任王恒湘

7月8日是个普通的日子,阳光倾泻而下,照耀着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位于海淀区的北京空总,这一天却注定不会平静。

早上7时30分,12楼血液科的血细胞分离室外已是人头攒动,众多媒体的长枪短炮齐刷刷地对准编号为1221的病房。

8时10分,杨力伟来了。看到黑压压的一片镜头时,他的脸上露出局促的笑容。“我不太习惯被记者包围。”几天前,杨力伟曾在QQ上无奈地对本报记者说,“其实,我只想安静地来,安静地回去。”

8时30分,杨力伟在病床上躺下,旁边就是血细胞分离机。“今天的采集量约在55毫升左右。”北京空总血液科主任王恒湘说,“采集到这个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需要1万毫升的血液循环量,相当于他全身的血液进进出出两次多。”

采集过程中,杨力伟不时露出灿烂而又轻松的笑容,极力配合病房里各个方向传来的媒体提问。

“比我原先想的简单多了,就是不能动,有点无聊。”他突然调皮起来,嚷嚷着要自己的手机,“哪怕远远地玩玩游戏啊。”身边的医务人员塞给他一个橡皮吹,让他捏在右手中辅助血液流动。在随后的时间里,这个橡皮吹就成为他“唯一的玩具”。

11时40分,采集完成。医务人员将装有60亳升造血干细胞悬液的血袋贴在杨力伟的面颊上,让他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告个别。此时,血袋尚有身体的温度。杨力伟深情地贴了贴血袋之后,突然爆出一句“感觉跟生孩子似的”,把现场所有人都逗乐了。

人海之中找到了你

这样的高吻合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杨力伟和东东真的有缘——上海道培医院移植科主任刘金宏

这是跨越三地的捐献。杨力伟从湖北来到北京,捐献后,他的造血干细胞在第一时间被运到上海道培医院,马上输入罹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东东体内。

这个过程说来寥寥数语,但实现起来却不简单。“杨力伟和东东之间,真的有缘。”上海道培医院刘金宏主任电话中向本报记者说起此事时,语气中难掩惊叹,“许多患者寻找配型要花1年多,东东1个月的功夫就找到了杨力伟;许多志愿者加入骨髓库八九年也没有捐赠的机会,但小杨不到两年就遇到了等他救命的人。要知道,他俩的配型为十点全合,这样的高吻合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

日前,本报记者拨通了刘金宏的电话。他说,在8日晚上8点钟时,杨力伟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注入东东体内,但由于路程上的损耗等原因,第一次的采集量与最终的移植需要量还差一点点。杨力伟还将接受一次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倾情施爱,心心相印。

为了鼓励素未谋面的东东,杨力伟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自从知道有你这样一个生病的他乡小弟,我的心就时刻牵系着你的病情!你的父母肯定也为了你操了不少心,流了不少泪!所以,真心的希望你早日恢复健康,也让你的父母脸上能够绽放笑容!他们是最爱你最关心你的人!

青春因奉献而充满质感

小小的身体里充满了大大的勇气 ——杨力伟

这是杨力伟的QQ签名。

医生说,技术进步让捐髓过程不再产生痛苦,但仍然需要一些勇气。而杨力伟欲舍学业救人的大义举动,恰是他勇气的最佳体现。

其实此次来北京捐髓,杨力伟一直瞒着家中的父母,只有哥哥和姨父知道。采集进行到1个多小时的时候,他突然幽幽地来了一句:“我挺想妈妈的。”随后又轻声说道,“我这是救人一命,妈妈给了我生命,所以,这也算是她为别人做的贡献。”

这一刻,他一直含着笑意的双眼突然溢出了泪水。“过几天就回家,我要亲自告诉妈妈这件事。”

离开血细胞分离室之前,杨力伟抬头望了望挂在空中的一大片千纸鹤。护士介绍,这些纸鹤是北京的爱心人士送来的,在这里已悬挂数年,见证了一位又一位志愿者的爱心捐献。

杨力伟是中华骨髓库第2263例捐献志愿者,湖北省的第80例。

无需注册-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