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沦落为医院"边缘"科室 人才流失问题凸显
- 文章作者:零点
2011年的今天,虽然儿童的健康水平已有提高,但隐忧已现:综合性医院的儿科渐渐萎缩,儿童药物严重不足,儿科医生正逐渐撤离岗位。此外,儿童药物缺乏导致的“无药可用”、“用药不当”,特别是临床“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滥用引发的药源性疾病,以及一些重要儿童疾病缺少权威指导等问题也都危及儿童健康。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做出适当的政策安排。否则,缺医、少药,儿童的健康将以何维系?没有健康,又何谈“智”、“富”、“强”?
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梁启超憧憬一个“少年中国”,留下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激情文字。
2011年的今天,虽然儿童的健康水平已有提高,但隐忧已现:综合性医院的儿科渐渐萎缩,儿童药物严重不足,儿科医生正逐渐撤离岗位。
在公立医院运行主要依靠药品、检查收入的背景下,因为儿童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儿科日益沦落为医院的“边缘”科室,缩减儿科病床的有之,取消儿科病房的有之,撤销儿科的亦有之。有人甚至提出:“综合医院儿科不断‘萎缩’乃至被撤销是大势所趋。”
在综合性医院儿科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儿科医生青黄不接、捉襟见肘也即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
一位资深儿科医生告诉笔者,她毕业时,“儿科系出来的都抢着要,现在是没人愿意干儿科”,因为儿科“风险高、工作累、收入低”,这在全国综合性医院都是“铁一样的事实”。
于是,鲜有医学生主动要求进儿科,即便进了儿科的医生,也往往会被“残酷”的现实打败,想方设法离开这个“医院不待见、家长不理解、自己也想不通”的地方。
而综合性医院儿科的江河日下、儿科医生的后继乏人,无疑加剧了儿童看病难——为避免耽误孩子,家长往往不得不长途奔波、扎堆去儿童专科医院就医。以北京市为例,2009年,该市两家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门急诊人数和出院人数分别占到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科就诊量的46.5%和51.3%。
为突破困局,包括北京市在内的不少地方提出新建儿童专科医院、强制综合性医院恢复儿科等策略。
上述举措可望缓解儿童挂号难、看病难的矛盾,但并未触及儿科发展危机的根源——人才流失。有评论指出,如果大多数医学生仍然将儿科作为最先排除的方向、如果大多数儿科医生仍然在儿科岗位上谋划着跳槽转行,那么,儿科就仍然将在寒冬中瑟缩。
此外,儿童药物缺乏导致的“无药可用”、“用药不当”,特别是临床“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滥用引发的药源性疾病,以及一些重要儿童疾病缺少权威指导等问题也都危及儿童健康。
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作出适当的政策安排。否则,缺医、少药,儿童的健康将以何维系?没有健康,又何谈“智”、“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