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感恩不必过于形式化

  • 文章作者:jiatn

“新的学期到来了,老师为培养我们辛苦工作了一年,我们应该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既有意义又能表达我们对老师的问候呢?”开学第一天,同学们在热烈地讨论着。鲜花、巧克力、贺卡……这些礼品此时在孩子们眼里都失去了光彩……经过热烈讨论,同学们便想出了一个为老师缝制“金牌”的想法。

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角度来说,这种由学生们自发地自己动手来缝制“金牌”并“颁发”给自己心中的“冠军”——老师,这是无可厚非的好事。但是,感恩老师是否因为时间长久了,我们便对感恩的形式有了追求新颖的念头呢?这种创新又是否过了,是否有某种不良势头的症状呢?

俗话说,点滴之恩当以泉涌相报。而对老师感恩也是我们民族文化里长期流传的优良传统。比如我们都熟知的那首唐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用来形容我们的园丁的——当然,其背后就是我们对老师辛勤劳动的感知,感恩了。而教师之所以重要,之所以受到世人的敬仰和让世人怀揣感恩之心,就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向光明、更加文明走去的方向和力量。

那么,有人就会认为:对教师感恩用什么都不为过。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谢师宴”,从三俩人发展到大摆几十人上百人的宴席,逐渐让一些贫困家庭的学子不堪重负。这远离了对教师感恩的初衷。其实,谢师宴的发展史也没有多长时间,但是,其畸形发展的历史却足以为感恩教师敲响警钟。

当一种情结,一种精神开始追求表达的形式而非其精神的、内在的、实质的本身时,浮华、虚饰便会盛行。每年的“教师节”来临,由教师布置的对教师的感恩,便会逐渐减去感恩本身的内涵,而变成一种越来越物质化、金钱化、形式化的“交易”。

当此时,感恩教师也会演变成一场学生攀比富裕,巴结教师的暗战。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不管是学生也好,教师也罢,最多想的就是学生想表达一下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教师想得到一点“好处”,而非让教师节变成一种负担——这种负担不管是接受者,教师也好;感恩者,学生也罢。

对教师的感恩,我以为我们更应该传承它过往的方式,传承我们一直以来所注重的内在感恩,而非物化的感恩。物化的奖励自然有学校、教育部门来承担。比如给学生布置一篇以“教师节”为主题的作文写作,或者一堂以感恩教师为主题的演说、活动等。让他们从小学会发自内心地对教师感恩,而不非引导它们去追求华美、虚夸的感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