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博文原创

延揽外地英才 何必非得许以官职呢

21日上午,重庆市“实施千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和招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现场洽谈活动”在沪举行。重庆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全国公招3.25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实行岗位与职务“兜底”政策。此次,重庆共提供岗位5826个,其中针对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职位4736个。据人才招聘的主办方介绍,特别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可安排担任乡镇副职,岗位级别为副处级。(《青年报》6月22日)

近年来,重庆频频在人才战略上使出奇招。赴外地招收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就是奇招之一。然而,重庆这番借“岗位职务兜底”政策推行的人才战略,是否能搅动一池春水,招徕大批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笔者抱有不同看法。

重庆优秀干部人才的缺乏,在农村基层表现得尤其明显。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从这个角度讲,从外省市吸引优秀人才入渝非常必要。可填补本地人才的稀缺,降低与东部发达地区干部整体知识水准的落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东西部的观念碰撞、信息交流,有利招商引资。

不过,在招聘活动中,过分以“职务兜底”作为吸引人才最主要的手段,却可能产生副作用。譬如在招聘活动中,列出“乡镇副职”、“岗位级别为副处级”的人事安排承诺,将行政上的职务级别作为鼓励人才入渝的条件,这等于告诉这些计划引进的大学生,你们到基层的主要目的,就是“镀金”,就是奔那个“乡镇副职”、“副处级”去的。笔者以为,这样的事前承诺弊病有二:首先,容易对当地现任乡镇干部造成某种心理不平衡,进而可能引出他们对“外来和尚”有意无意的抵触情绪,不利于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其次,它强化了引进人才的官本位意识;今后,如果其在基层实践中由于没有表现出真实才能,所以没有如愿得到那个“乡镇行政副职”,就可能产生“上当”的感受,不利于他们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别的岗位上发挥才能。

不错,人才真能有为,就要给其位,但是否人才,得拿话来说,不能想当然就认定“外来和尚会念经”。如今,大家都在讲“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三要素”———所谓感情,我们只能尽力倡导,难以预言会否一定产生“留人”的效果;至于人才待遇,我们肯定比不赢东部沿海;剩下最后一条,事业留人,是我们最可以拿得出手的“留人“条件。但这里所说的事业,不一定就非得等于一顶官帽。对于那些真正有着远大志向和真才实学的人才而言,有时候,一个供你大展身手的舞台,一个内外公平的干部考核选拔架构,一个宽松的成长平台,恐怕比一顶官帽的许诺,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无需注册-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