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营销潜规则竟是原料吃不死人即可

  • 文章作者:康珊

疯狂的会议营销

2012年9月,经过与张经理的艰难沟通,记者终于得以亲历一次会议营销现场,近距离地感受了这个行业疯狂的一面。

这天早上八点五十分,按照之前在电话中与营销人员的沟通结果,确定参会的二十多位中老年人陆续到达张经理公司所在地——市中心一处小区居民楼内的第五层。

看到门牌,老年人中几位看起来稍通世故者立即发觉不对,转头向身边迎接引导(通常,老人由谁在电话中预约成功就由谁接待)自己的女孩询问。这些女孩其实就是公司的营销人员。顺利预约到老人参会以及这位老人最终购买产品,营销人员都将得到返点和提成。至于提成比例,其中一个女孩告诉记者在12%至16%之间,因此一般业务不错的营销人员,每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但也相当累,我们每个营销人员每天都有任务,一天必须预约到几位,如果达不到加班也要达到”。

对那几位“不安分”的老人稍作安抚之后,老人们就被带入会场——其实就是在办公室中间隔出的一个教室大小的空间,有讲台,有横向排列的桌椅,讲台处有音箱与投影仪。

老人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对号入座。“这座位的顺序是有讲究的,”之前那位女孩又说。看我不解,她手指着那些座位解释道,“你看,一共四张桌子,每张桌子安排六到七个人,其中一个到两个是我们的‘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

女孩点头,“他们是公司的‘老客户’,每次会议都要找他们来,目的是活跃气氛,和与新顾客搭讪,到销售环节,他们再以长期服用者的身份为产品背书,尤其在怂恿新顾客购买时,他们的作用很大。”“当然啦,”女孩补充,“这些都是外人(新顾客)不知道的,所以在现场,我们跟他们要装出不熟的样子。”

九点,活动正式开始。第一项是唱歌,有意思的是,主持人原本放的要老人们合唱的歌曲是首网络歌曲,但中途见会唱的老人太少,不等歌曲放完又改放了一首八十年代的革命歌曲,老人们情绪立即变高。

接着是影片观赏,其实就是产品的宣传片。然后是号称保健方面的专家登场。记者发现所谓专家其实就是公司的另一位负责人,原本会议开始前就在会场中央察看老人们到会情况,到主持人宣布其登场前几秒,他竟快速退了出去,再在一片掌声中挥手进场,而在中间带头鼓掌的正是营销人员之前指给记者看的“老客户”。

专家的发言无外乎给产品背书,此次会销主推的产品是核酸,专家就说核酸是生命之本,许多学术期刊和电视台都有报道,并将报道截图通过投影展示。

而此时,营销人员们来到老人们中间,与“老顾客”配合提醒新顾客们集中注意力,若有老人困了,甚至还主动为其捶背。

紧接着“老顾客”登场。事实上他们也有分工。一部分负责上台分享用药经验——演讲词是公司事先拟好的,他们只须记住并大概背出。发言的可获得洗衣粉、调味料等奖励。

另一部分老顾客则负责调动销售。当主持人宣布竞购开始时,他们第一个购买,享受首先购买者抽奖的福利,公司“涉及”的奖品为电饭煲,但只有一个名额,之后购买的只能在凉被与茶壶之间选择。当然,据记者了解,会议结束后,老顾客“购买”的产品以及电饭煲都要退给公司,不是真买也不是真送,作为报酬,他们可以获得一张所谓的兑换券,集齐五张兑换券能换取一盒核酸产品。而当率先购买者一回到座位,其他“老客户”与营销人员立即带头起哄。不一会儿,记者发现竟真有新顾客按捺不住要购买,此次核酸产品的定价为600元,新顾客一次就买了10盒。

会后,记者就保健品行业会议营销致电某食品药监局人员。他无奈地表示,一来这些实际经营保健品的公司在法律上都是以咨询、活动策划等名义正经八百注册的公司,监管者很难从经营者的合法程度上对其排查,二来这些经营者们警觉性甚高,会议营销进行时,远远派人把守“放风”,在纠察人员进到会场前,经营者就已将违规的产品和宣传资料隐藏或销毁,难以取证。而此时如果“老客户”们再替其掩护,更加重查办难度。

可以说,正是产品与“通路”的“完美”营销,让这个行业游走在灰色地带恣意生长。

中老年保健品营销潜规则让人惊慌,原料吃不死人即可,这些企业把消费者都当什么了?万一消费者服用保健品后出现疾病,这不是在危害他人健康吗?到底有多少保健品企业是真正把消费者的需求来生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