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疫苗:源自内部人贪腐举报未遂
- 文章作者:lemomo
僵局未了
《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系列报道发表的当天,卫生部发布通报,要求山西省卫生厅尽*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新的情况。
但山西省卫生厅依旧坚持生硬态度,于3月17日晚通过新华网发布消息,称前述“报道基本不实”。3月18日,新华网又在首页发表了一篇新华社记者关于“疫苗事件”的访谈,题为《还原“山西疫苗事件”真相》。该报道没有具体记者的署名。
在这篇访谈中,山西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处处长李贵称,卫生厅对报道中涉及的15个病例进行了调查核实,在所能找到的10人中,只有一人被鉴定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但接种的是一类疫苗,不属于报道中所说的所谓的“高温暴露”期间提供的疫苗。这基本与2008年卫生厅的鉴定结论一致。
此外,李贵还引用昔日的“调查结果”来答复公众,称卫生部于2008年11月协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所谓的“高温暴露”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乙肝疫苗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于2007年11月在对疫苗进行例行检查时,也抽检了“高温暴露”流感疫苗,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中国经济时报》和记者王克勤随即发表回应,强调疫苗品质问题的出现与几十名患儿的死、伤,在时间上关联度甚高,不能排除其存在内在相关性的可能。他们呼吁中央介入调查。众多媒体和社会公众也纷纷加入质疑山西方面的行列。
3月19日,北京律师李方平向山西省卫生厅递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出四大类14项申请。与此同时,患儿家庭、媒体记者开始赶往太原,等待见证事情的最新进展。
此时,每当有新的患儿家长找到陈涛安,他都会叮嘱他们,准备两份材料,写明自己希望有什么处理,然后用特快专递一份寄给山西省卫生厅,一份寄给他。3月21日,陈涛安和数名已公布联系方式的患儿家长,都收到了恐吓短信。
面对蜂拥而来的媒体,山西省政府3月22日下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重述了疫苗合格的结论,并称已紧急组织专家组进行核查。整个发布会历时仅20分钟左右就草草收场,引发了与会上百名记者的不满。
就在同一天下午,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峻受命兼任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3月24日,一份由山西省专家组出具、名为《关于网络报道15名儿童的基本结论》的文件即已传出。该结论称,媒体报道中涉及的15名儿童中,一名无疫苗接种史;八名儿童接种的是一类疫苗,不属于华卫公司管理,与“高温暴露”疫苗无关;三名儿童接种的二类疫苗是当地市、区级疾控中心自购疫苗,也与“高温暴露”疫苗无关;最后三名儿童接种的是华卫公司在2006年供应的第二类疫苗,但是不存在贴标签问题,因为贴标签是在2007年4月开始的。由此判定,这15个病例和所谓的“高温暴露”疫苗无任何关系。
该结论还提到,贴标签是在疫苗入库或出库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根据《药典》,疫苗在37摄氏度条件下保持48小时至七天,不影响疫苗的质量;同时,华卫公司的疫苗在2007年至2008年间两次抽检结果完全合格,由此得出山西供应的疫苗是安全的结论。
但令人不解的是,山西省2006年即已出现“贴标签”的二类疫苗,该结论却称贴标签从2007年4月开始。而且,按照王克勤和陈涛安的调查,田建国掌控生物制品配送中心后,中心惟一的一辆冷藏车的冷藏设备就坏了,田建国一直未予修理。直到华卫公司撤离,车才被修好。“这样的车拉着疫苗,就像在闷罐里。”陈涛安形容。
若果真如此,用这辆车运输的一类疫苗虽然没有被贴标签,却同样可能“高温暴露”。以接种一类疫苗为由进行否认,理由并不充分。
针对目前山西省正在进行的官方调查,舆论普遍认为,当事部门自己组织专家进行的调查既难以服众,也有推卸责任之嫌。要想弄清事实,必须有独立第三方介入调查。
2010年3月23日,位于山西省疾控中心大门外的生物制品配送中心办公室,已重新开始办公。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与华卫公司没有任何关系,目前已经允许各市的疾控中心自己向企业购买二类疫苗,而一类疫苗则交由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供应。已经消失了的华卫公司及其幕后人员,仿佛可以继续置身于这场纷争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