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疫苗:源自内部人贪腐举报未遂

  • 文章作者:lemomo

牵动人心的山西疫苗事件,正深陷令人尴尬的僵局。

3月24日,守候在山西太原的部分媒体,得到了一份由山西省专家组作出的初步调查结论:目前已公开的15个病例和所谓的“高温暴露”疫苗无任何关系,“山西供应的疫苗是安全的”。

依旧是来自山西的专家,依旧是不透明的信息,依旧是未与全部患儿家长正面接触,这一结论和山西省卫生厅之前的多次表态一样难以取信于人。

此前的3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记者王克勤的系列报道“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称山西近百名儿童的死亡、病残,疑与接种了曾暴露在高温下的疫苗有关,由此引爆山西疫苗事件风波。

整个事件起源于一起有关贪腐的举报,历经数年,最终演变成一个轰动社会的公共事件。而地方政府对于事件的反应和表现,将公权力的傲慢、冷漠、暧昧与封闭历历呈现。

山西省相关部门,正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众多媒体和法律界人士表示,惟有组织权威、中立的专家组认真进行鉴定,并通报完整的结论,才有可能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

山西省疾控中心人事异动

“这本来就是三年前的一个旧事,现在又被翻出来。”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山西省疾控中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抱怨说,所谓的“高温暴露”疫苗,其实不是问题的核心,而是博弈的工具。

他所指的博弈,实际上缘于2005年山西省疾控中心的一系列人事变动。

当年1月,原中心主任梅志强调任山西省计生委副主任。3月,中心应急办主任栗文元成为一把手。7月,时任信息管理科科长的陈涛安,被栗文元通知调离本职岗位,去后勤物业管理科从事杂务工作。

陈涛安问及原因,栗文元只解释说是党委的决定。紧接着,当年10月,山西省疾控中心生物制品供应站站长陈宏生、副站长张俊书被停止工作,后调任中心消杀用品供应站负责人。同年12月,财务科长杜碧杰被免职。

陈涛安曾当过解放军坦克旅侦察连的连长,1987年转业到山西省卫生防疫站(山西省疾控中心前身)工作,同年考上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工程系,学习医学软件技术。毕业后,陈涛安回到疾控系统,从事信息管理等工作,1997年成为山西省疾控中心信息管理科科长。

陈涛安2001年还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一位曾在山西省疾控中心任职的老干部对他相当赞赏,称他为“纯纯粹粹的专业人员”。查阅中国知网,可以找到数篇陈涛安与原中心主任梅志强联合署名的研究论文。陈涛安亦自豪地介绍:“全国第一套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软件就是我开发的。”他对于疫苗的管理与接种相当熟悉。

陈涛安对于这场人士变动感到费解。2007年后,他才发现,自己被调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成了妨碍栗文元等人“生意”的“绊脚石”。

他所说的“生意”关乎疫苗。2005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允许疫苗生产、批发企业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二类疫苗。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的疫苗。与之相对应的一类疫苗,则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按规定接种的疫苗。《条例》出台之前,中国的疫苗均由国家疾控机构统一逐级订购、配送。如山西省,即由疾控中心生物制品供应站负责向全省供应一类疫苗,经营二类疫苗。

《条例》的意图本是打破官方垄断,通过市场竞争让公众受益。然而,在山西,这本好经却被念歪了——山西省疾控中心又制造了新的垄断。山西省卫生厅在其间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