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疫苗事件:当公众质疑遭遇“偶合”
- 文章作者:lemomo
“偶合”事件并非偶尔发生
事实上,被追问一方已经越来越习惯于构筑这样的“壁垒”了。山西疫苗事件发生之后,新华社采写的《还原真相———新华社记者关于“山西疫苗事件的访谈”》一文中,山西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主任医师翟如芳即已表示,“接种疫苗反应与病、死的偶合率较高,一般对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的病例要求必须尸检进行确认,直接因接种疫苗后死亡的在我省还未曾有记录,多为偶合病例。”
数日后出炉的卫生部相关材料,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偶合”这个词。这让笔者想起此前由山西省卫生厅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的相关专家组一位临时负责人的话。其称: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对媒体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有限的资料来做主观判断,一切研究鉴定结果要由专家组统一对外发布。如果要讲,对媒体、领导、同事和家人都要统一口径,以免引起又一轮麻烦”。
此前曾对卫生部派出专家“协助指导调查”表示不满的民众可以不必激动了,因为在卫生部专家还没有主持调查的时候,卫生部已然通过发布材料与山西方面统一了口径。
“统一口径”,这正是公众质疑山西方面立场问题的关键,但一旦相关部门在疫苗专业问题上“统一口径”了,则似乎全然可以屏蔽掉质疑的声浪。可想而知,在统一的“偶合”论口径之下,山西疫苗事件终将渐渐平息,直至下一个“偶合”出现。
事实上,类似“偶合”现象已经不止一次出现,而且非但止于疫苗等专业领域。“躲猫猫致死”可以解释为偶合,“俯卧撑”、“钓鱼执法”亦可以解释为偶合。有幸的是,这类事件因不具备专业技术的壁垒,因而容易搞清楚是非曲直,从而终于能够取得一个较为民众认可的处理结果。
有人注意到,上述两起事件处理过程中,地方政府有意邀请了网友和专家参与调查,虽仍存争议但总是体现出了进步。因此,此次山西疫苗事件中,亦有媒体和网民呼吁,期待独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介入,以取得一个较为民众认可的结果。
依笔者所虑,这个机构中同样应包含与此事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专家学者,以其专业知识揭开民众疑惑。然而,在汹涌而至的网络民意中,相关专业人士已经提出的看法结果无一例外地遭致谩骂与攻击。
在医药学专业网站“丁香园”,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李天天发帖表示,“我向王克勤致敬,但向他的文章质疑。王文中的科学证据不足,逻辑关系太弱,给出结论草率,凸显文科同学的一贯弱点。虽可引发广大媒体和公众关注,但似有惑众之嫌。”但即使在该专业网站,这种意见也很快被谴责的口水淹没,人们的理由是,“请想想你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