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两医院私建制氧站 氧气竟未达工氧标准

  • 文章作者:jiatn
“医院输给病患的氧气远低于医用氧国家标准,甚至都没有达到工业氧的国标。”11月中旬,一位在南昌市第一医院就症的病患意外发现了这个“医用氧”的秘密。记者在随后长达7日的调查中发现一个让人惊愕的事实:2005年以来,南昌市第一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分别购进分子筛变压吸附式制氧设备,两所医院在未经任何安全审批、未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私建氧气站并投入生产使用。受技术限制,分子筛变压吸附制出的氧气浓度不仅达不到医用氧国家标准和国家《药典2005版》“浓度99.5%”的强制性标准,甚至还低于工业氧99.2%的国标。

现场目击

氧气站与教学楼仅一墙之隔

16日上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旁,记者找到了该院氧气站。氧气站就建在医院住院部后面,倚着围墙建了栋机房,里面传来“轰轰”的机器运转声。记者透过窗户往里看,发现里面安装了许多绿色机箱,机箱上的指示灯闪烁着,仪表也在跳动。机房下面则纵横交错着氧气管道,墙边还立着多个比人高的氧气罐。

南昌市第一医院的氧气站则建在医院后面的宿舍区,机房紧贴着宿舍楼,围墙外就是邮政宿舍区。

记者采访时,与省儿童医院氧气站仅一墙之隔的南昌市第十九中学一栋教学楼内,学生们正在教室里上课。而离他们不到10米的地方,有被列为“乙类危险品”的氧气生产设施在工作。

医院病房装有氧气输出终端

记者沿氧气站输氧管道找寻,发现这些氧气分别被输送到医院住院部、呼吸科、治疗室及各个病房终端。在省儿童医院的4楼病房里,记者看到病床上的一名儿童鼻孔里正插着输氧管,输氧管连接着墙壁上一个拳头大的水容器,容器内不停地冒着气泡。“那就是医院氧气站的输出终端。”知情者说。

在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部8楼呼吸科病房,记者看到一位老者正躺在病床上,他的鼻子上插着输氧管,气管同样连着墙壁上的氧气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