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又上质量黑榜:看着很美的坏榜样
- 文章作者:huijun
据介绍,即将在本月中旬揭幕的优衣库上海南京西路店,投资达3000万美元,是优衣库品牌全球第四家也是最大的一家旗舰店,营业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短期内还将在中国市场上开出100家平均面积超过750平方米的门店,未来5年里,这个数目可能超过300家。”
在过去两年里,曾经绝对依赖欧美市场的Zara和H&M等欧洲连锁品牌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已经逐渐把重点向东偏移。在H&M今年的全球240个新店计划中,中国是重点。与此同时,已经在中国拥有65家门店的Zara也表示会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力度。据消息人士透露,Zara已经计划不局限于在购物中心采取租赁经营的模式,有意进入百货店。
看上去很美的坏榜样?
尽管Zara在全球的成功毋庸置疑,但在中国的质量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便质量问题可能只是Zara的管理漏洞,但这并不表明其模式就真的那么理所当然地适应中国传统的服装企业。
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林景新表示,Zara的运作模式一向成为业内专家立项研究、分析,国内服装企业争相效仿的焦点。但事实上,Zara对市场人群的定位、信息化系统、物流系统等的创新模式,并不适合当下的中国传统服装企业。
Zara模式的成功,实质上源自对快时尚行业本质的把握以及对市场竞争的深刻理解。作为是市场导向的服装企业,Zara的新衣服在生产出来之后无论运到世界任何地方,最慢48小时内一定抵达店面。Zara在全世界的每个终端,都必须做到两周内更换一次新货,真正做到货如轮转,而这种卓越的“快系统”正是最吸引中国服装企业的之处。
但是,在现阶段中国服装企业一味地模仿Zara的模式却是有害的,不仅“快系统”建立整个研发、营运、终端、信息物流体系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而且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运行“快系统”的理念如果不能得到彻底执行的话,前期巨大的投入容易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
林景新分析,Zara整个系统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它改变了传统每6个月推出新货的理念,而是形成无时无刻不在应对市场竞争的理念。这种对市场竞争的颠覆式解读,使Zara完全转变一种思路去建构企业的研发、生产、信息、物流、终端体系,当企业系统得到完善,成功变成水到渠成的事了。
曾经火爆中国的网络直销服装品牌PPG,之所以走向失败最主要肇因就是在企业资金研发流通等各个重要环节未能夯实、特别是产品品质把控不严的前提下,企业过于追求快速扩张而引致处处失火,最后全盘崩溃。
不可否定的是,Zara身上确实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关于Zara的产品质量、版型设计等问题的争论也一直存在。国内著名的服装行业咨询顾问郝英利也提醒,Zara在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其国际化的品牌背景和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对于国内的品牌来讲,应该把Zara请下神坛,告别简单的一味模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设计开发,调整经营策略,脚踏实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个性才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王道。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