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毒餐盒”生产窝点被查后旋即又生产
- 文章作者:jiatn
“罚款就意味着合法生产了”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告诉记者,4月24日被查的7家企业,实际上当地有关部门都查过很多次了。4月29日,这7家企业中有6家又恢复了生产。
如此结果并不奇怪。“当时产品封了点儿。设备基本没封。”突击执法“有些虎头蛇尾。”“后继处理应跟上,应停业整顿。”一位调查组成员说。
记者被告知,按规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本来就不能生产,产品、原材料都应没收并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查封设备、吊销营业执照。
采访中,董金狮对目前的执法现状表示忧虑。且不说上述技术性细节问题,长期以来监管方采取的罚款手段的效果也值得深思。目前按照产品质量法规定,对查没的货物予以等值以下罚款,但这类企业的货物通常都“出手”很快,所受处罚往往如“隔靴搔痒”。有违法企业就坦率表示,“我一年赚几十万元,你罚我一两万元我不在乎。”
监管方的“罚过放行”,在一些违规企业看来,“罚款就意味着合法生产了”。
还有,何为“情节严重”?按产品货值还是按其有毒有害成分界定?“无明确界定,也就有了很大弹性。”董金狮说。
有关专家表示,虽然食品包装已被纳入我国食品安全法之中,但相关处罚方面又说得不清不楚。无奈,还是要按产品质量法规定。
大小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形成“倒挂”
用“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形容近年董金狮所在协会在减少、杜绝劣质一次性餐具方面所做的努力不为过。“产业政策我管不了,但你用废塑料不行。那是丧良心!”董金狮这样对企业说。他告诉记者:“总体看大部分企业还是听劝告的。”
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调查,当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存在四大问题:违反产业政策;用废塑料生产;大量使用违规添加剂;打着“环保”、“降解”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