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业盛行假“降解”新国标“威力”待检验
- 文章作者:jiatn
据了解,早在1999年国家曾要求餐饮行业在2000年1月1日必须全面实施《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由于该技术标准难以保证执法力度,时至今日,餐饮行业内“可降解餐具”的使用情况出现了混乱局面。业内人士指出,旧的“可降解餐饮具技术条件”只是推荐性而非强制性的,并且缺乏明确的成分标准,导致如今市面上假冒伪劣的所谓“可降解饭盒”大行其道。
很多上海市民都以为可降解产品就是环保产品,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据记者了解,一次性餐具包括很多种,其中纸质的、木质的和塑料的最为常见。纸质的和木质的一般为可降解餐具,但塑料的一次性餐具往往由淀粉基和聚乙烯等材料混合组成,其中聚乙烯等一般很难降解,所以这类产品并不能称为环保产品。
“绿色环保包装应该符合三点,即易回收,易处置,易被自然环境融合,也就是产品要能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环保专家表示,很多降解产品宣称降解时间为3个月到6个月,其实这是在实验室标准环境下确定的。在自然环境下,降解受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没有水也是很难降解的。在自然条件下,降解产品至少需要一年时间降解。
除此之外,“真降解”的餐具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利汉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师、塑料工业专家唐春林指出,为了达到降解目的,这类餐具里往往有较多添加剂,而这些容易溶解到油或酸性食品里。部分可降解餐具里含有的光敏剂,成分中含有重金属,若溶解到食品里可能会影响*的内分泌系统,使用多了对妇女的生育能力和儿童的智力发育会有一定影响。
新国标有待市场检验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指出,新国标中对可降解餐饮具有更为具体、量化的成分要求,如“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其淀粉含量不小于40%,“生物降解”的可降解餐饮具,生物分解率需达到60%等。只有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等物质的一次性餐饮具,才能标注为“可降解餐具”。
那么,新国标施行后,是否会像以前“禁止发泡塑料”那样形同虚设呢?对此,相关管理部门表示,将对行业进行严格规范,对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三方作出规定,实行强制性标准,淘汰不合标准的生产企业,规范中小型企业。同时,工商等有关部门也将根据食品安全质量法等相关法规,对市场进行严格监管。
上海市质监局有关人士说,新国标实施时间不长,从生产企业的源头把关到消费市场的投放,还有一个逐渐退市过程。只要严格执行法规,那些假冒伪劣的“可降解”产品的市场份额就会萎缩。
说到如何真正做到环保又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尽量使用纸质餐盒。“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来说,纸质材料一可再生,二容易腐烂和回收。”如果要使用塑料餐盒,则最好使用透明的纯塑料制品。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自己辨别塑料餐具是否安全。